[发明专利]一种从钒钼废渣中选择性提取分离钒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61559.5 | 申请日: | 2021-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9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张倩;薛楠楠;张一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34/22;C22B34/34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渣 选择性 提取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钒钼废渣中选择性提取分离钒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按碳酸钠∶亚硫酸钠∶钒钼废渣粉料的质量比为(0.1~0.2)∶(0.01~0.03)∶1进行混合,得到反应原料;将反应原料与水按固液比为1∶(1~2.5)kg/L置于反应槽中,在25~45℃和80~200r/min条件下搅拌2~6h,得到反应后料浆;将反应后料浆固液分离,得到含钒浸出液和浸出渣;向含钒浸出液通入氧气进行氧化,得到氧化后的含钒浸出液;然后向每升氧化后的含钒浸出液中加入0.015~0.035kg的氯化铵,搅拌1~2h,制得偏钒酸铵。本发明具有提钒工艺简单、工艺流程短、能耗低和钒钼分离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钒钼废渣中分离钒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钒钼废渣中选择性提取分离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钒渣提钒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经化学沉淀产生钒钼废渣,这类废渣中含有钒、钼等有价金属元素,是极具价值的二次资源;同时又因这类废渣含有铬、镍等重金属元素,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填埋钒钼废渣会不仅占用大面积土地资源,且易对地下水和土质造成污染,而长期堆存增大环境风险,此类废渣的处理问题亟待解决。从钒钼废渣中提取钒、钼等有价金属不仅能减少一次资源的开采量,还能降低环境风险性,因此,回收利用钒钼废渣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利用含钒废渣生产高纯度五氧化二钒的方法”(CN103924090B)专利技术,在除钒废水经固液分离得到的含钒废渣中加入NaHCO3,搅拌浸取,通入CO2后超声波处理过滤除渣,向所得溶液通O2氧化,再用浓硫酸调节pH后加入氯化铵进行沉钒,该技术的钒回收率虽高,但工艺复杂和流程长,沉钒前仍需加酸调pH值,中和沉钒过程酸耗量多。
“一种处理沉钒废水底流渣的方法及湿法提钒工艺法”(CN102719672B)专利技术,将沉钒废水底流渣与碱性钒液混合,碱性钒液为钠化或钙化焙烧产物碱浸后得到的钒液,对混合液进行除杂后得到含钒滤液,该方法虽操作简单,但焙烧能耗高,碱性钒液获取难度较大。
“一种冶炼废水沉淀渣的资源回收处理方法”(CN111534693A)专利技术,将钒冶炼废水沉淀渣与Na2CO3混合后在微波环境中焙烧,然后采用超声波水浸,经固液分离得到含钒、钼浸出液,该技术加入Na2CO3焙烧,使钒、钼化合物转化为易溶解的钒酸盐和钼酸盐,使钒钼同步浸出,但后续钒钼难以分离,且碳酸钠添加量(为沉淀渣质量的20~50%)大,水浸后废水处理难度大。
以上技术虽有共知的优点,但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提取工艺复杂、工艺流程长、能耗高和钒钼难分离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钒工艺简单、工艺流程短、能耗低和钒钼分离效果好的从钒钼废渣中选择性提取分离钒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步骤是:
步骤一、将钒钼废渣粉碎,磨矿至粒径小于74μm占60~90wt%,得到钒钼废渣粉料;
步骤二、按碳酸钠∶亚硫酸钠∶所述钒钼废渣粉料的质量比为(0.1~0.2)∶(0.01~0.03)∶1进行混合,得到反应原料;
步骤三、按所述反应原料与水的固液比为1∶(1~2.5)kg/L,将所述反应原料与水置于反应槽中,在25~45℃和80~200r/min条件下搅拌2~6h,得到反应后料浆;
步骤四、将所述反应后料浆固液分离,得到含钒浸出液和浸出渣;再于常温条件下向所述含钒浸出液中通入氧气进行氧化,氧化时间为40~60min,得到氧化后的含钒浸出液;
步骤五、在温度为20~30℃条件下,向每升所述氧化后的含钒浸出液中加入0.015~0.035kg的氯化铵,搅拌1~2h,制得偏钒酸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1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