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统一功能信息流的测试性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0805.5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2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秦赟;李伟;穆加艳;吴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1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统一 功能 信息 测试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统一功能信息流的测试性设计方法,属于通用质量特性设计中测试性设计领域,一,以模块功能信息流为统一设计分析基准,建立模块的软/硬件功能细分组成及故障模式;二,以软/硬件综合检测判断方式,设置各故障模式的测试点;三,以单点功能故障、信息流传输测试两种分类,建立测试点对应的综合测试数据集;四,对综合测试数据集进行重复及缺失分析,开展测试点的祛除、补充。本发明能够解决软/硬件之间无法做到关联设计、无法保证设计基础的一致性,故障模式传递影响关系也无法综合分析,导致故障检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的提出和工程实现可以提高包含嵌入式软件的软/硬件综合模块的测试性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设备通用质量特性设计中测试性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测试性作为装备的一种设计特性具有与通用质量特性中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等同等重要的位置,是构成武器装备质量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测试性分析与诊断能力,是确保装备战备完好性、任务成功性的重要中间环节。但随着设备性能的日益提高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复杂化、集成化、软件化是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模块设计上经历从早期的单功能硬件模块到目前多功能软/硬件综合模块的变化发展过程,由此带来了设备测试性设计难度加大、故障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在早期设备系统工程研制过程中,基于单功能硬件模块的测试性设计,对应常用的测试性设计方法均为基于硬件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的设计方法。单以硬件角度考虑,往往只能检测嵌入式软件运行CPU芯片硬件整体故障所导致的模块总功能失效,而不能很好的检测嵌入式软件因为输入超差、综合运行处理BUG等原因导致的软件功能数据流部分失效,从而降低了软/硬件综合模块的故障检测准确程度,无法有效适应包含嵌入式软件的软/硬件综合模块的测试性设计需求,硬件测试电路也会带来可靠性降低问题。单以基于软件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SFMEA)的测试性设计,也无法兼顾小功能电路或单一种类接口电路类硬件故障的检测。
同时,无论单独采用哪一种方式,软/硬件之间无法做到关联设计、无法保证设计基础的一致性,故障模式传递影响关系也无法综合分析,没有严格限定测试点的分类,导致具体故障模式的检测准确率不高,也会影响综合诊断的故障的隔离程度。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般都是单纯基于硬件FMEA或的测试性设计,或对于单纯软件FMEA 方法实现的本身,没有基于统一基础的功能划分以及硬件FMEA与SFMEA协同考虑影响分析实现的测试性设计,部分文献提及了信息流/信号流,但未考虑将信息流作为软/硬件测试性设计统一的设计基础。
发明内容
为提高现有技术中包含嵌入式软件的软/硬件综合模块的测试性设计水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功能信息流为设计基础、基于SFMEA与硬件FMEA的综合协同测试性设计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以模块的顶层功能信息流作为统一设计分析基准,关联软件和硬件设计,构建模块的软/硬件功能细分组成,进行SFMEA与硬件FMEA故障影响分析,确定各细分组成内包含的软/硬件故障模式及硬件;生成初步模块测试性设计过程图;
步骤2:将硬件监测结果接入软件、汇总软件检测结果的软/硬件综合检测判断方式,设置各软/硬件故障模式的测试点;将测试点标入模块测试性设计过程图;
步骤3:按单点功能故障测试、信息流传输测试的测试点分类方法,基于功能信息流的流向及处理流程,综合分析软/硬件故障模式与测试点的关联性,建立每个测试点对对应的软/硬件故障模式综合测试数据集;
步骤4:对产生的所有软/硬件故障模式综合测试数据集进行重复及缺失分析,开展测试点的祛除、补充、优化;采用直接选择检测用测试点、直接选择隔离用测试点的方法获取最终设计采用的测试点,形成软/硬件故障模式模块检测测试点、模块隔离逻辑;
步骤5,在软件中设置专用BIT汇集处理输出通道,根据上一步骤形成的模块检测测试点、模块隔离逻辑,输出故检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0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