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穿戴式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8998.0 | 申请日: | 2021-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0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健;朱纪欣;卢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K7/16 | 分类号: | G01K7/16;G01K13/2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云燕春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温度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穿戴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导热双面胶带、NiO/Ni异质结骨架、金属电极、导线和上层导热双面胶带;所述NiO/Ni异质结骨架下表面黏结于下层导热双面胶带上;两个金属电极分别连接有导线,并固定于NiO/Ni异质结骨架上表面;所述上层导热双面胶带覆盖于NiO/Ni异质结骨架、金属电极和导线的上表面,其外缘与下层导热双面胶带黏合封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iO/Ni异质结骨架由泡沫Ni骨架一步法原位氧化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双面胶带的材质为亚克力聚合物和有机硅胶的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为金属Ag或者A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的厚度为10~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双面胶带的厚度为0.15~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iO/Ni异质结骨架的厚度为0.2~1mm;所述NiO/Ni异质结骨架中,NiO层的厚度为2~4μm。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式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厚度为0.2~1mm的商用泡沫Ni骨架裁剪成面积为(4~8)×(4~8)mm2的片状,置于浓度为0.2~0.5M的HCl水溶液超声处理5~15min,随后再将所述片状泡沫Ni骨架置于无水乙醇中超声处理5~15min,最后将所述片状泡沫Ni骨架置于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5~15min,并在50~60℃下烘干30~60min;
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片状泡沫Ni骨架在马弗炉中热处理,气氛为空气,热处理温度为700~900℃,热处理时间为1~4h,升温速率为5~10℃·min-1,降温速率为5~10℃·min-1;将片状泡沫Ni骨架氧化为NiO/Ni异质结骨架;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NiO/Ni异质结骨架黏附于下层导热双面胶带上;
步骤四:利用涂覆法,将导电银胶刷涂在所述NiO/Ni异质结骨架上表面,制备得到两个金属电极,两个金属电极位于NiO/Ni异质结骨架上表面的两侧,分别距离两侧边缘1~2mm处,金属电极的厚度为10~50μm;
步骤五:将上层导热双面胶带覆盖于步骤四中的两个金属电极、及与两个金属电极连接的两根导线上,将两根导线一端与两个金属电极固定,并与下层导热双面胶带黏合,对整体传感器进行封装;两根导线的另一端延伸于传感器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可穿戴式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步骤五中,导热双面胶带的尺寸为(8~10)×(8~10)mm2,确保器件能完整封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可穿戴式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金属电极的制备方法为涂覆法、蒸镀法或磁控溅射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89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妇产科临床护理用移动式清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下管廊用多角度监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