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防静电保暖针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8388.0 | 申请日: | 2021-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9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强;任文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诚格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4 | 分类号: | D04B1/14;D04B1/16;D04B1/18;D04B21/00;D06M11/79;D06M13/463;D06M11/83;D06M13/00;D06M1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静电 保暖 针织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纤维织物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阻燃防静电保暖针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阻燃防静电保暖针织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蛋白质纤维20‑25份;合成纤维15‑20份;阻燃黏胶纤维55‑65份;静电纤维3‑5份;蛋白质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蒙脱土加入水中制成悬浮液,得到第一处理液;将季铵盐和二奎基二甲基氯化铵按重量比为1:(2‑4)进行混合,得到第二处理液;S2:将蛋白质纤维浸没在第一处理液中,进行加压浸渍处理1‑2h,取出后干燥至恒重,再浸渍到第二处理液中,55‑65℃下加热搅拌1‑2h,取出后干燥至恒重,即可得到改性蛋白质纤维。本申请得到的阻燃防静电保暖针织材料具有良好的阻水性,且防静电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纤维织物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阻燃防静电保暖针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制作服装的面料的手感、舒适度、版型修身效果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织面料是由线圈相互穿套连接而成的织物,是织物的一大品种。
在公开号为CN10579928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防静电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防静电针织面料,由三层纱线复合而成;其中各层由不同的织物组份复合而成:其中内层由以下两种成分复合组成:a1聚氯乙烯纤维;b1腈纶纤维;中层由以下三种成分复合组成:a2纤维素纤维;b2锦纶纤维;c2羊毛混纺纤维;外层由以下三种成分复合组成:a3抗静电纤维;b3金属混纺纤维;c3蛋白质纤维;所述面料每平方米的重量为130-220g;所述面料的厚度为1.2-2.5mm。三层分别选择合适的织物纤维进行复合,再进行纱织而成,增强了面料内外层的导电性,很大程度降低了其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静电现象的发生。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蛋白质纤维含有较多的亲水基团,当水分子吸附在蛋白质纤维表面,会逐渐向内部扩散,并与蛋白质纤维内大分子上的亲水基团结合,并进入蛋白质纤维的缝隙孔洞形成毛细水,进而使织物的湿度增大,表面电阻值越小,导致织物的导电性增强,静电现象减弱。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水分子对防静电织物的静电现象减弱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阻燃防静电保暖针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阻燃防静电保暖针织材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阻燃防静电保暖针织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蛋白质纤维20-25份;
合成纤维15-20份;
阻燃黏胶纤维55-65份;
静电纤维3-5份;
所述蛋白质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蒙脱土加入水中制成悬浮液,悬浮液粒径为720-800nm,阴离子交换容量为80-90mmol/100g,层间距为1.4-1.6nm,得到第一处理液;将季铵盐和二奎基二甲基氯化铵按重量比为1:(2-4)进行混合,得到第二处理液;
S2:将蛋白质纤维浸没在第一处理液中,进行加压浸渍处理1-2h,取出后干燥至恒重,再浸渍到第二处理液中,55-65℃下加热搅拌1-2h,取出后干燥至恒重,即可得到改性蛋白质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蛋白质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先利用第一处理液中的蒙脱土沉积在蛋白质纤维表面或蛋白质纤维秒系空隙中,并发挥出良好的疏水特性,阻碍了水分向纤维内扩散及毛细管凝结水的产生,并阻碍蛋白质纤维表面亲水集团与水分子的结合;紧接着,利用第二处理液中的季铵盐能够是蛋白质纤维上形成有机蒙脱土,且与蛋白质纤维件的结合更加牢固。如此设置,大大提高了阻燃防静电保暖针织材料的阻水性,能够减少水分子对防静电织物的静电现象减弱影响,进而能够使阻燃防静电保暖针织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稳定的防静电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诚格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诚格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83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