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马铃薯细菌性病害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7767.8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6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兰;陈勤;王冬冬;吕典秋;李庆权;李雅权;张世宏;魏琪;李柱刚;董文军;徐永清;袁强;冯旭;冯艳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44 | 分类号: | A01N65/44;A01N63/38;A01N63/34;A01N63/20;A01N63/32;A01N63/22;A01N65/42;A01N63/10;A01N65/38;A01N65/08;A01P1/0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郭红燕;梁庆丰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马铃薯 细菌性 病害 生物农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马铃薯细菌性病害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生物农药由复合微生物、白糖、熟鱼肉、大蒜泥、辣椒粉和清水组成的原料制备而成。该生物农药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各单一菌液按照预定的重量比例混合,得到复合微生物;将复合微生物、白糖、熟鱼肉和清水按照预定的重量比例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在25‑35℃的温度下,将混合物料兼氧发酵,当发酵液体的pH≤3.8时,结束发酵;按照预定的重量比例向发酵后的液体中添加大蒜泥和辣椒粉,然后密闭放置,最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作为生物农药。本发明的生物农药用于种植马铃薯,能防治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细菌性病害,促进马铃薯的生长,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马铃薯细菌性病害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马铃薯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因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马铃薯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性病害(例如环腐病、青枯病、黑胫病、软腐病等)的影响,造成马铃薯块茎腐烂,导致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危害了马铃薯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开发一种含有生防菌的生物农药,并将其应用于马铃薯的种植,对于促进马铃薯的生产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马铃薯细菌性病害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防治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细菌性病害。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马铃薯细菌性病害的生物农药,其由复合微生物、白糖、熟鱼肉、大蒜泥、辣椒粉和清水组成的原料制备而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照重量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1-10份、所述白糖1-10份、所述熟鱼肉1-5份、所述大蒜泥1-10份、所述辣椒粉1-10份和所述清水75-90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照重量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1份、所述白糖3份、所述熟鱼肉1份、所述大蒜泥3份、所述辣椒粉6份和所述清水75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照重量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4份、所述白糖1份、所述熟鱼肉3份、所述大蒜泥1份、所述辣椒粉10份和所述清水80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照重量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7份、所述白糖10份、所述熟鱼肉4份、所述大蒜泥7份、所述辣椒粉1份和所述清水85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原料由按照重量计的所述复合微生物10份、所述白糖6份、所述熟鱼肉5份、所述大蒜泥10份、所述辣椒粉4份和所述清水90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哈茨木霉、黑曲霉、荚膜红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各单一菌液按照预定的重量比例混合,得到复合微生物;
步骤2,将所述复合微生物、白糖、熟鱼肉和清水按照预定的重量比例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步骤3,在25-35℃的温度下,将所述混合物料兼氧发酵,当发酵液体的pH≤3.8时,结束发酵;
步骤4,按照预定的重量比例向发酵后的液体中添加大蒜泥和辣椒粉,然后密闭放置,最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作为所述生物农药。
优选地,在步骤3中的发酵时间≥72小时。
优选地,在步骤4中的密闭放置时间≥30天。
将本发明的生物农药用于种植马铃薯,能防治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细菌性病害,促进马铃薯的生长,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77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