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菌止血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7599.2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4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忠良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5000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止血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菌止血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水凝胶及其制备领域,该水凝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半纤维素3~8份、改性半纤维素0.5~2.5份、乳化木蜡油0.5~2.5份、漆树树叶提取物1.5~4.5份、清香树叶提取物0.5~2.5份、皂仁液1.5~4.5份、去离子水50~100份组成。该抑菌止血水凝胶具有亲肤性好,憎水性强,无须粘胶布,透气性好且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和较好的抗菌性。可适用于皮肤外伤的止血、抑菌,也适用于皮肤止痒、脚气、皴裂或湿疹的辅助治疗,以及烫伤、烧伤等皮肤损伤面的辅助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菌止血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创伤是正常皮肤在外界致伤因子(外力、热、外科手术、电流、化学物质和低温等)和机体内在因素(局部供血不足)共同作用下所发生的损害。伤口的出现一般会伴随着皮肤完整性的破坏和部分正常组织的丢失,从而造成皮肤正常功能受损。伤口修复是一个多细胞和多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创口敷料在治疗和修复伤口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使用敷料对伤口进行处理时,敷料可以隔绝外界微生物,避免伤口的进一步感染,然后利用自身的愈合修复能力,来促进伤口的愈合。湿润性愈合理论提出后,人们越来越多的倾向使用液体敷料或水凝胶敷料等符合湿润性愈合理论的新型敷料,但是大部分新型敷料目前仍然处于试验阶段,商品化产品较少。
传统的创可贴由于结构的限制,创可贴只能用于小块的创伤应急治疗,从而起到暂时的止血,保护创面的作用。如果过久地使用它,创可贴外层的胶布不透气,会使伤口和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导致细菌的继发感染,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葡萄球菌、破伤风杆菌等厌氧细菌的繁殖,从而造成了创面的难以愈合、化脓、结痂,影响了细胞的再生和创面的愈合。
另外,现有的胶布创可贴,所用纺织材料、塑料布、粘合剂难以回收利用,污染环境,胶布易引起皮肤过敏等都是有绷带创可贴显而易见的缺点。
为此,液体创可贴的研究应运而生,目前也有对液体创可贴的研究,如CN201911259800.4,CN 202010033308.1,CN 201911296756.4且对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是护创抗菌效果显著的上市产品却很少。对于无法防水需要多次粘贴,导致伤口愈合时间长,且无法有效防止伤口感染等缺点,将抗菌物质与新型液体护创液与创面结合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2010033308.1中公开了一种含芦荟提取物的液体创可贴,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数组成:芦荟凝胶冻干粉3~8份、聚乙烯醇缩丁醛2~15份、聚乙烯醇吡咯烷酮2~6份、脂松香2~5份、丙三醇1~3份、氮酮0.5~3份、薄荷油1~3份、乙酸乙酯20~30份、乙醇30~50份。该创可贴可直接涂覆于皮肤创伤部位,保护伤口,使用方便,该创可贴成膜速度快,仅需30秒即可成膜,成膜均匀,流平能力强,无需反复涂抹,避免伤口二次伤害;所成膜3天后仍然处于柔软湿润状态,无干裂脱离详细,有利于伤口组织愈合,同时具有防水能力。
专利CN 201911259800.4公开了一种含有侧柏叶提取液的快速成膜液体创可贴。本发明实验发现,将侧柏叶提取液加入到液体创可贴配方中可以显著提高成膜性,大幅缩短成膜时间,同时血浆复钙时间也大大缩短。并研制了一种液体创可贴,该液体创可贴是由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醇、PVA、PVPk90,山梨醇、薄荷油、侧柏叶提取液制备而得,得到的含侧柏叶提取物的液体创可贴能有效缩短血浆复钙时间,促进伤口止血,且成膜时间短,可快速干燥并形成透气防水的弹性保护膜,将创伤面瞬间封闭,防止伤口感染和细菌的侵入,促进伤口的愈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忠良,未经王忠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75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袋装食品自动售卖机
- 下一篇:一种沙枣花调味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