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层取水叠梁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6848.6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8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蒋德成;涂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20 | 分类号: | E02B7/20;E02B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仁平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层 取水 梁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取水叠梁门系统,属于水利水电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简单、快速的分层取水操作的分层取水叠梁门系统,包括进水塔,在进水塔内设置有门槽,在进水塔上位于门槽上方设置有操作门机,在门槽内设置有若干节依次层叠的门节,相邻门节之间设置有能够自动抓取和自动脱钩的抓脱装置进行连接;操作门机通过吊绳与最上层的门节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抓脱装置,可通过操作门机的往复起吊和下落上门节即实现上门节与下门节之间的被动式自动抓取和脱钩;本发明无需将门节吊离门槽,也无需将门节临时存放到储门槽内,即可实现对叠梁门的分层取水控制。因此,本发明可实现简单、快速的分层取水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层取水叠梁门系统。
背景技术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库蓄水后,由于水深较深,往往出现较明显的水温分层现象。大型水库消落深度也非常大,其进水口位置非常低,在高库水位时,取水温度低于天然河床水温,对下游河床水生物、农业灌溉、鱼类繁殖等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大型水库多采用叠梁闸门进行分层取水,即利用拦污栅后的备用栅槽设置叠梁闸门,根据不同水位高度,运用坝顶门机增减叠梁闸门高度,实现分层取水。
但是,目前叠梁闸门操作流程为:蓄水水位降低至某高程后,运用坝顶门机配合抓梁将顶层叠梁闸门抓取出坝面,再运用坝顶门机横移小车将叠梁闸门存放在下游储门槽内;蓄水水位继续降低至某高程后,重复上述动作逐段将下一层叠梁闸门存放在下游储门槽内。当蓄水水位从最低水位往上升时,采用上述流程的逆向操作,即利用坝顶门机配合抓梁先将底层叠梁闸门从储门槽内提升至坝面,然后横移至备用栅槽,之后将其下放至底层,抓梁拖钩完成操作。一般情况为了减少抓梁抓取操作次数,其叠梁闸门分段均较大,上述操作流程中,大分段闸门出槽及入槽均是重大构件吊装、人员临边等危险度较高的操作,其时间流程也相对较长。
因此,传统的叠梁门系统中,存在如下主要的缺陷:
A、下游需要较多储门槽,造成进水口坝面顺水流方向长度增加。
B、由于叠梁闸门大分段需要出坝顶并横移至下游储门槽,坝顶门机轨上扬程高,并需要为双向门机,相应配置横移小车,引起坝顶门机投资增加。
C、每一节叠梁门的门节都需要进行起吊、转移后再存放到储门槽内,因此操作时间长、效率低,且临边等危险因素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简单、快速的分层取水操作的分层取水叠梁门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分层取水叠梁门系统,包括进水塔,在进水塔内设置有门槽,在进水塔上位于门槽上方设置有操作门机,在门槽内设置有若干节依次层叠的门节,相邻门节之间设置有能够自动抓取和自动脱钩的抓脱装置进行连接;操作门机通过吊绳与最上层的门节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抓脱装置包括旋转吊轴、旋转吊耳、驱动定位销、上承载吊耳、下承载吊耳和下定位板;上承载吊耳固定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门节中位于上部的上门节上,下承载吊耳固定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门节中位于下部的下门节上;在上承载吊耳上设置有一个导向孔,在下承载吊耳上设置有穿脱槽;所述旋转吊轴包括上部的导向段和下部到抓取段,在旋转吊轴的上端设置有限位端帽,在旋转吊轴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吊耳,并且所述旋转吊耳为从旋转吊轴的外壁向外突出的档板结构,并且旋转吊耳呈镜像对称的设置有两个;旋转吊轴的导向段能够自由轴向移动和转动地设置于上承载吊耳的导向孔内,并且在导向段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旋转导向槽,所述驱动定位销固定安装于上承载吊耳内,并且驱动定位销的一端伸入至导向孔内与旋转导向槽配合以实现如下功能:当旋转吊轴相对于上承载吊耳沿轴向往复移动一个循环时,驱动定位销驱动旋转吊轴旋转90°;所述穿脱槽包括允许旋转吊轴下端穿过的中心槽和仅允许特定角度下的旋转吊耳穿过的边槽;所述下定位板设置于穿脱槽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68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