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水水体质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5471.2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9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肖航;赵文举;李洋;周扬;苗红雄;燕青;闫明丽;金喜来;于钋;杨春生;王闯;闻建伟;成宣宇;刘守东;刘杰;柴成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国环绿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22 | 分类号: | G01K7/22;G01K1/14;G01N33/18;G01N1/14;G01N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众元信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757 | 代理人: | 谢建军 |
地址: | 400713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水 水体 质量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水体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绳子连接的连接环,外壳体包括第一外壳体段、第二外壳体段和第三外壳体段,第一外壳体段为圆形筒结构,第二外壳体段和第三外壳体段均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结构,内壳体的内腔具有至少两个自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取样活塞腔段,定义相邻两个取样活塞腔段中位置靠上的取样活塞腔段为上侧取样活塞腔段,位置靠下的取样活塞腔段为下侧取样活塞腔段,下侧取样活塞腔段的直径小于上侧取样活塞腔段的直径,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卷筒。本发明提供了一次下放可以多水层同时取样且能对相应水层进行水温测量的地下水水体质量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检测领域中的地下水水体质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对特定区域的地下水水质检测是保证水质安全的工作重点,而温度是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深度的水层的温度不同,现有技术中进行水质检测时,通常的做法是将水样用容器打捞上来后带到实验室进行检测,而水温检测是额外将水温检测传感器(通常为热敏电阻传感器)送入到取样深度,来获得相应取样位置的水温,然后与实验室最终的水质检测结果,一起用于评价相应高度水层的水质情况。
现有的这种水质检测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取样与对应水层的水温测量并非同时进行,需要额外下放水温检测传感器,不仅检测过程费时费力,也无法保证水温检测传感器的下放高度与水质取样高度完全一致,因此会影响最终对水质的评价;此外,水质采样时,一个采样器通常只能采样一个高度的水层样品,需要多个水层高度的水质采样时,需要使用多个采样器分别下放,然后在对应分别下放水温检测传感器,导致水质检测过程费时费力;地下水的水压会随着水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到较深水层时,水压是非常大的,这个水压会导致水温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探头变形,而影响水温检测传感器的水温检测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次下放可以多水层同时取样且能对相应水层进行水温测量的地下水水体质量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下水水体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绳子连接的连接环,外壳体包括自上而下顺序布置的第一外壳体段、第二外壳体段和第三外壳体段,第一外壳体段为圆形筒结构,第二外壳体段和第三外壳体段均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结构,内壳体的内腔具有至少两个自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取样活塞腔段,定义相邻两个取样活塞腔段中位置靠上的取样活塞腔段为上侧取样活塞腔段,位置靠下的取样活塞腔段为下侧取样活塞腔段,下侧取样活塞腔段的直径小于上侧取样活塞腔段的直径,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卷筒,卷筒上缠绕有循环传动带,卷筒带动循环传动带往复动作,循环传动带包括与各取样活塞腔段同轴线设置的内侧传动带部分和位于取样活塞腔段之外的外侧传动带部分,地下水水温检测装置还包括外周用于与上侧取样活塞腔段密封导向配合的上侧活塞板和外周用于与下侧取样活塞腔段密封导向配合的下侧活塞板,上侧活塞板、下侧活塞板的中部开设有供内侧传动带部分穿过的传动带穿孔,内侧传动带与传动带穿孔密封配合,内侧传动带与传动带穿孔孔壁之间的摩擦力大于对应活塞板与对应取样活塞腔段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内壳体的内腔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内壳体上侧封板和内壳体下侧封板,内侧传动带的上下两端分别由内壳体上侧封板和内壳体下侧封板穿出,内侧壳体下侧封板上设置有排气口,外壳体、内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与对应取样活塞腔段的上端导通的进液通道,进液通道处设置有进液单向阀,内侧传动带内设置有一个能沿上下方向通过对应传动带穿孔的温度检测探头。
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外侧过渡连接处、第二套筒与第三套筒的外侧过渡连接处均为弧形倒角。
内壳体上设置有四个供循环传动带绕经换向的换向滑轮,分别为左上滑轮、左下滑轮、右上滑轮和右下滑轮,左上滑轮设置于内壳体上侧封板上端,右上滑轮设置于第一套筒右侧,左下滑轮设置于内壳体下侧封板下端,右下滑轮设置于第三套筒上。
第二外壳体段的锥角小于第三外壳体段的锥角,右下滑轮位于第二外壳体段与第三外壳体段的连接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国环绿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国环绿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5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消泡型污水处理曝气池
- 下一篇:一种滋养头皮按摩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