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气体流动散热式氟离子电池用支撑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3925.2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6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芳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万兴达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1;H01M10/6556;H01M10/6563;H01M50/244 |
代理公司: | 山东国诚精信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312 | 代理人: | 刘海真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气体 流动 散热 离子 电池 支撑 底座 | ||
本发明涉及氟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气体流动散热式氟离子电池用支撑底座。其包括导热结构、安装在导热结构下方的散热结构和位于散热结构下方的支撑结构,导热结构包括导热箱,导热箱为开口向上的方形箱体形状,导热箱下方一体成型有若干导热块,两个导热块之间设有散热槽,导热块为直线结构,导热块为空心结构,导热块内部与导热箱内部相连通,散热块安装在散热槽内部,散热块包括若干散热片,散热片尺寸与散热槽尺寸相匹配,散热片之间留有间隔,散热片两侧设有侧板,侧板外壁与导热块外壁相贴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散热效果的支撑底座,解决氟离子电池充放电后的降温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氟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气体流动散热式氟离子电池用支撑底座。
背景技术
氟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相似,氟离子电池依靠氟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来回运动并相应地脱嵌于正负极材料中,同时在外电路产生电流,达到充电与放电的目的,氟离子电池包括液态电解液的氟离子电池,而氟离子的充放电过程会需要高温环境,由于氟离子带有毒性,所以只能靠接触散热,而普通的底座散热效果较差,在停止充放电后不能快速对电池进行降温,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散热效果的支撑底座,解决氟离子电池充放电后的降温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气体流动散热式氟离子电池用支撑底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基于气体流动散热式氟离子电池用支撑底座,包括导热结构、安装在导热结构下方的散热结构和位于散热结构下方的支撑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包括导热箱,所述导热箱为开口向上的方形箱体形状,所述导热箱下方一体成型有若干导热块,两个所述导热块之间设有散热槽,所述导热块为直线结构,所述导热块为空心结构,所述导热块内部与所述导热箱内部相连通;
导热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导热箱的内部与氟离子电池的反应池相连通,导热箱的材料与电池反应池材料相同,优选为玻璃钢材质,耐热耐酸且导热性好有利于后续降热,然后氟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会充满导热箱内部,尤其是导热块内部,凸起的导热块会增大液体与导热箱的接触面积,增加散热效果。
所述散热结构至少包括:
散热块,所述散热块安装在所述散热槽内部,所述散热块包括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尺寸与所述散热槽尺寸相匹配,所述散热片之间留有间隔,所述散热片两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外壁与所述导热块外壁相贴合;
散热块在使用时,散热片作为金属散热片,通过侧板连接成整体并与导热块外壁直接接触,为了增加散热效果,需要在侧板与导热块的接触面上涂抹散热硅脂,通过金属导热增加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
吹风结构,所述吹风结构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散热槽,所述安装盒内安装有若干风扇,所述安装盒背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吹风结构设置在所述散热槽一端;
吹风结构在使用时,首先给安装在安装盒内的风扇通电,风扇所产生的风会通过散热槽的一端穿过整个散热槽,同时穿过散热块带走氟离子电池电解液通过接触散发出的热量,并从散热槽的另一端将热气排出,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有抬升板,所述底板两端设有安装台,所述吹风结构固定在所述安装台上方,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方设有若干挡板,所述底板底部设有支撑柱。
支撑结构在使用时,底板上设置的抬升板配合安装台会将散热块悬空,使氟离子电池电解液通过接触散发出的热量可以排向中间的空腔,增加散热通道,提升在吹风结构不工作时的散热效果,然后底板上开设有排气口,同时底板底部开设有支撑柱,空腔内的热空气可以通过排气口排出到外部,增加空气流通的途径,提升散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万兴达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济南万兴达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39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