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3058.2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2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栾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栾云 |
主分类号: | E21B43/243 | 分类号: | E21B43/243;E21B43/241;E21B36/04;E21B43/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1118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连续 电磁波 加热 系统 地下 点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采用连续管携带电磁波强力加热系统,利用电磁波加热系统加热混相空气和水,注入煤层可以起到加热煤层,实现地下点火,建立燃烧的作用,注入油层则可直接起到油层点火、建立强大的油层氧化裂解温度场的作用,使异常低温油藏、低渗油藏、超稠油油藏等达到氧化裂解的条件,促使油层发生持续的氧化裂解反应,既起到了油层点火的作用,又可以持续驱动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和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深层煤和难采难动用的石油资源,由于技术原因,80%都滞留在地下,无法利用。特别是开采过的剩余稠油、无法开采的超稠油、高含水油藏、低渗油藏和异常低温油藏,这部分资源储量巨大,平均采收率低。如果能将这部分资源利用起来,将给国家石油供应、氢能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连续管携电磁波加热系统的地下点火及驱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电磁波加热系统安装在连续管的前端,由连续管将电磁波加热系统沿着隔热注气管柱输送至地下1300-1600米深度的部位,电磁波加热系统由井下电缆供电;
S2、将蒸汽和空气混合利用空气压缩机制得混相空气,通过连续管加压注入电磁波加热系统中;
S3、电磁波加热系统开始加热,注入的混相空气在电磁波加热系统中迅速被加热至300-500摄氏度;加热后的混相空气沿着隔热注气管柱从射孔井段进入油层或煤层,热传导效应使近井地带温度快速上升;
S4、油层或煤层经过预热后,建立可燃烧或氧化裂解温度场,随着经过加热的混相空气的持续注入,油层或煤层的有机物质开始氧化裂解,释放热量,进一步提高油层或煤层的温度,实现油层或煤层的稳定裂解或燃烧,实现点火和/或稳定氧化裂解驱油。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电磁波加热系统包括有三层套管,分别为外层套管、中层套管和内层套管;所述外层套管和中层套管之间、中层套管和内层套管之间均设有加热通道;所述内层套管内部中空,其上端为气体进口,下端为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中层套管和内层套管之间的加热通道相通;中层套管和内层套管之间的加热通道的下端封闭,上端为加热通道出口,所述加热通道出口与所述外层套管和中层套管之间的加热通道相通;所述外层套管和中层套管之间的加热通道的上端封闭,下端具有气体注入口;混相空气从内层套管的气体进口进入,在依次经过内层套管内部、中层套管和内层套管之间的加热通道、外层套管和中层套管之间的加热通道的过程中经电磁波加热,从气体注入口沿着隔热注气管柱从射孔井段进入油层或煤层。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电磁波加热系统的总长度为80-100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连续管携带电磁波强力加热系统,利用电磁波加热系统加热混相空气和水,注入煤层可以起到加热煤层,实现地下点火,建立燃烧的作用,注入油层则可直接起到油层点火、建立强大的油层氧化裂解温度场的作用,使异常低温油藏、低渗油藏、超稠油油藏等达到氧化裂解的条件,促使油层发生持续的氧化裂解反应,既起到了油层点火的作用,又可以持续驱动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实施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系统的三层套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栾云,未经栾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30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