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率定平台温压交替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2244.4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1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谢和平;张茹;高明忠;陈领;张志龙;张泽天;李怡航;杨阳;李佳南;黄伟;任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1/16 | 分类号: | F15B11/16;F15B13/02;F15B21/02;F15B19/00;F15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梦蝶 |
地址: | 61006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 交替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率定平台温压交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模拟舱连接的压力控制子系统和温度控制子系统,所述压力控制子系统和温度控制子系统共用主控计算机(1);
所述压力控制子系统包括位于模拟舱体(50)底部的底部油缸(2)以及分别与所述主控计算机(1)通信连接的渗透压控制模块、孔隙压力控制模块和围压控制模块,所述围压控制模块设置于模拟舱体(50)底部,所述渗透压控制模块和孔隙压力控制模块均设置于模拟舱体(50)上,所述底部油缸(2)内设置有第一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用于为围压控制模块提供推力;
所述温度控制子系统包括分别与所述主控计算机(1)通信连接的模拟舱内温度控制模块和模拟舱外壁温度控制模块,所述模拟舱内温度控制模块与模拟舱体(50)连接,所述模拟舱外壁温度控制模块设置于模拟舱体(50)外壁;
所述渗透压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流量控制器(3)、第一隔离器(4)和第一PLC控制器(5);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3)通过第一PLC控制器(5)与主控计算机(1)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器(4)与第一流量控制器(3)连接;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3)和第一隔离器(4)的进出口均设置有第一液控单向阀(6)和第一压力监测单元(7);所述第一隔离器(4)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一泥沙过滤单元(8)和冷却控制单元(9);所述冷却控制单元(9)处设置有温度采集模块(29),所述温度采集模块(29)设置于模拟舱体(50)上,所述主控计算机(1)、第一流量控制器(3)、第一隔离器(4)、第一PLC控制器(5)、第一液控单向阀(6)和第一压力监测单元(7)为闭环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3)包括第二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和第三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6)和第一压力监测单元(7)均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和第三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的进出口处,且所述第二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和第三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均与第一隔离器(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率定平台温压交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压力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流量控制器(10)、第二隔离器(11)、第二PLC控制器(12)、第一储能器(25)以及位于第二隔离器(11)出口处的第二泥沙过滤单元(26);所述第二泥沙过滤单元(26)与模拟舱体(50)连接,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10)通过第二PLC控制器(12)与主控计算机(1)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器(11)与第二流量控制器(10)连接,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10)和第二隔离器(11)的进出口均设置有第二液控单向阀(13)和第二压力监测单元(14);所述主控计算机(1)、第二PLC控制器(12)、第二流量控制器(10)、第二隔离器(11)、第二液控单向阀(13)和第二压力监测单元(14)为闭环控制;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10)包括第二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和第三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13)和第二压力监测单元(14)均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和第三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的进出口处,且所述第二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和第三超高压伺服推力油源均与和第二隔离器(1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224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CB电路板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率定平台渗透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