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鱼运输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1648.1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8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朱从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A01K63/04;B01D29/01;B01D29/50;B01D29/94;C02F1/00;C02F7/00;B60P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输 车厢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鱼运输车厢,属于活鱼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箱体、装鱼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箱体内设有空腔,装鱼箱设置在空腔内,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竖直设置在装鱼箱内,第一隔板与装鱼箱之间形成第一污水腔,第二隔板和装鱼箱之间形成第二污水腔,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装鱼箱之间形成有装鱼腔,当装鱼腔内的水冲击第一隔板时,第一缓冲机构起到缓冲作用,当装鱼腔内的水冲击第二隔板时,第二缓冲机构起到缓冲作用,第一净化机构能够净化第一污水腔内的污水,第二净化机构能够净化第二污水腔内的污水。本发明能够减小装鱼腔内的水体晃动,提高活鱼运输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活鱼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活鱼运输车厢。
背景技术
根据生物学、水环境工程及水产养殖等基本原理,活鱼在远距离运输过程中,为了保证鲜活度,需要降低震动及水的冲击等,增加鱼类的安全感,降低鱼类的体耗和减缓新陈代谢,同时需要确保呼吸和新陈代谢的氧气和较为干净的水质等。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活鱼运输装置,由于内部没有设置缓冲结构,当运输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急加速或者急刹车等情况时,装置内的水体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晃动,冲击装置的内侧壁,产生较大的噪音,使鱼类受到惊吓,相互挤压和冲撞,消耗大量的氧气,增加新陈代谢,使水体内的排泄物等杂质不断增加,再加上水体无法及时换新,加剧了水质的恶化,大大降低了鱼类的存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活鱼运输车厢,本发明能够减小装鱼腔内的水体晃动,同时净化水体,提高活鱼运输的成活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活鱼运输车厢,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呈矩形,所述箱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箱体的前后侧面分别开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箱体的上侧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设有盖板;
装鱼箱,所述装鱼箱呈矩形,所述装鱼箱设置在空腔内,所述装鱼箱的顶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正下方,所述装鱼箱的顶部设有透气管;
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竖直设置在装鱼箱内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隔板与装鱼箱的前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污水腔,所述第二隔板和装鱼箱的后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污水腔,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装鱼箱的左右侧壁之间形成有装鱼腔;
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当装鱼腔内的水冲击第一隔板时,所述第一缓冲机构起到缓冲作用,当装鱼腔内的水冲击第二隔板时,所述第二缓冲机构起到缓冲作用;
起泡机构,所述起泡机构设置在装鱼腔内,所述起泡机构能够在装鱼腔的底部产生气泡。
在上述的一种活鱼运输车厢中,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
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水平滑动设置在装鱼腔靠近第一隔板的一侧;
第一伸缩气囊,所述第一伸缩气囊固设在第一隔板和第一活动板之间,所述第一伸缩气囊内设有若干个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伸缩方向和装鱼腔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上连接有第一泄压管,所述第一泄压管上设有第一泄压阀,所述第一泄压管与装鱼腔相连通;
第一集气筒,所述第一集气筒固设在空腔内,所述第一集气筒上连接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伸缩气囊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
第一空压机,所述第一空压机固设在空腔的顶部,所述第一空压机上设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延伸至箱体的顶部外侧,所述第一出气管与第一集气筒相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活鱼运输车厢中,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16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