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5G通信天线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1362.3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6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早稻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02 | 分类号: | H01Q1/02;H01Q1/00;H01Q3/02;H01Q1/12;H01Q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通信 天线 系统 方法 | ||
1.一种便携式5G通信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天线(1)、底架(2)、接电导线(3)、支杆(4)、转台(5),所述天线(1)安装在底架(2)上,所述天线(1)的底端连接有接电导线(3),所述底架(2)机械连接于转台(5)上,所述转台(5)采用转动配合方式固定在支杆(4)上,所述转台(5)组成有内转轴(51)、隔层(52)、外转筒(53)、旋顶机构(54)、除冻组件(55)、密封条(56),所述内转轴(51)与外转筒(53)采用螺纹配合,所述外转筒(53)上设有隔层(52)与除冻组件(55)、密封条(56)、旋顶机构(54),所述隔层(52)位于密封条(56)与除冻组件(55)之间,其中除冻组件(55)设于靠近内转轴(51)出口的一端安装,所述密封条(56)为橡胶材质;
所述除冻组件(55)包括穿孔(551)与加热腔(552),所述穿孔(551)设有两个以上,呈圆周分布在加热腔(552)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5G通信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552)中设有支撑底盘(52a)与加热片(52b),所述支撑底盘(52a)上固定有加热片(52b),所述支撑底盘(52a)内表面设有螺纹配合于内转轴(51)的纹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5G通信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顶机构(54)设置有啮合圆盘(541)、顶管(542)、包边(543)、卡座(544)、贴合板(545)、导出口(546)、连管(547),所述啮合圆盘(541)上固定有顶管(542),所述啮合圆盘(541)的外表面固定有包边(543)与贴合板(545),所述包边(543)与贴合板(545)之间用卡座(544)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上下滑动配合,所述贴合板(545)位于卡座(544)的两侧设有凹字形的切口,所述贴合板(545)上开设有导出口(546),所述顶管(542)之间用连管(547)连接通于导出口(54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5G通信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542)中组成有内顶管(42a)、外固管(42b)、滑动接片(42c)、嵌合边块(42d)、支座(42e),所述内顶管(42a)设于外固管(42b)的内部,所述内顶管(42a)与外固管(42b)之间固定有嵌合边块(42d),并用嵌合边块(42d)密封,所述外固管(42b)外表面的二分之一处与支座(42e)之间用滑动接片(42c)机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5G通信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52)、除冻组件(55)、密封条(56)包裹在内转轴(51)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5G通信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542)贯穿于穿孔(551)接触于隔层(52),所述啮合圆盘(541)的内孔与内转轴(51)螺纹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5G通信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板(545)内部贯穿于啮合圆盘(541),并连接于支座(42e)的水平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5G通信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管(42a)的底部与支座(42e)水平部位的上端固定在一起,而支座(42e)与外固管(42b)的底部接触但不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5G通信天线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
本发明在户外使用时,为了提高天线(1)信号接收强度效率,使用者可通过转动转台(5)来调整天线(1)的角度,天线(1)安装在底架(2)上,底架(2)固定在外转筒(53)的外表面,通过转动外转筒(53),便可将天线(1)调整到适宜的角度;
在严寒环境下,例如:霜雪天气时,外转筒(53)与内转轴(51)之间常由于结冰而旋转不得,为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在外转筒(53)与内转轴(51)之间设有的除冻组件(55),除冻组件(55)中的加热片(52b)加热,与内转轴(51)、外转筒(53)所接触配合的加热腔(552)加热,从而保持在低温天气下转台(5)的恒温,从而解决受冻无法正常的问题;
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使用便携性,在外转筒(53)上还设有旋顶机构(54),旋顶机构(54)中若干个顶管(542)呈圆周均匀分布在啮合圆盘(541)上,使用者在旋出顶管(542)时,按住位于贴合板(545)上的凹形切口,该切口为四个手指头的大小,能够提高贴合板(545)的受力面积,使用者顺时针摆动贴合板(545),贴合板(545)与内转轴(51)啮合,沿着密封条(56)所在的位置移动,此时,顶管(542)贯穿过穿孔(551),接触于隔层(52),顶管(542)顶出的隔层(52)的同时也带出了密封条(56),将密封条(56)由内之外顶出,并且隔层(52)与密封天(56)完全吻合,密封条(56)受力均匀,在这个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在挤出密封条(56)时,出现密封条(56)断裂在外转筒(53)内部的情况,直到密封条(56)完全掉出,停止旋转贴合板(545),在装入新密封条(56)时,再逆向操作上述操作,方便于密封条(56)的拆装;
最后,在拆下密封条(56)时,由于密封条(56)所隔绝的少量雪水若是意外深入到外转筒(51)内时,在密封条(56)掉落时,操作者下压贴合板(545),通过贴合板(545)所固定的支座(42e)同步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内顶管(42a)沿着外固管(42e)垂直下滑,在这个过程中,外固管(42e)产生的负压吸附渗入在外转筒(53)的雪水,而顶管(542)之间用连管(547)相通连接于导出口(546),并通过导出口(546)有效排出,避免外转筒(53)渗入的雪水残留而腐蚀内部机械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早稻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早稻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136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