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凝胶包裹的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1168.5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0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钟芳;陈羚;梁蓉;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10 | 分类号: | A23L33/10;A23P10/30;A23L2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包裹 胡萝卜素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凝胶包裹的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制备有机相、制备水相、混合后除去有机相得到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同时制备蛋白凝胶、均质得到凝胶包裹的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本发明能够控制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小肠定点释放,促进其转运进入体循环,发挥消炎减重的生物活性,具有良好的使用于食品、保健品领域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凝胶包裹的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研究报道发现β-胡萝卜素除了具备以往常提到的可以促进免疫反应、缓解慢性疾病的功能外,还可以改善肥胖症。当β-胡萝卜素被摄取后,通常以其代谢产物视黄醇/维甲酸的形式存在,以视黄醇棕榈酸酯的形式被储藏于肝脏中。β-胡萝卜素发挥增强免疫、缓解慢性疾病的功能特性主要是以维甲酸的形式1)与核受体超家族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如维甲酸受体(RAR),维甲酸X受体(RXRs)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等;2)干扰其他转录因子的活性,如激活蛋白-1,核因子κB(NF-κB)或是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s);3)调节与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的NF-κB或Nrf2信号通路,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4)通过清除活性成分等基因外作用。而β-胡萝卜素分子若能够通过微粒运载至体循环,不发生代谢并以原分子的形式储藏于脂肪组织中,则能够影响控制脂肪细胞生长的关键转录因子的活性,调控脂肪细胞的大小,以达到减重的目的。然而β-胡萝卜素的天然摄取或者常规的载体设计中,β-胡萝卜素分子很难保持其原有的状态被机体吸收利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营养素的载体化与其转运吸收模式相关,通过调节营养素于胃肠道内的释放转运模式、以及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吸收方式,能够改变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行为,进一步改变营养素在体内的存在形式。蛋白纳米颗粒载体的设计已被证明可以有效提高β-胡萝卜素分子在小肠上皮细胞的转运效率,并降低β-胡萝卜素在小肠细胞中的代谢行为,能够转运更多的β-胡萝卜素进入体循环。但是该载体的胃肠稳定性较差,在经口摄入途径下,很难保持稳定。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凝胶包裹的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凝胶包裹的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有机相:将胡萝卜素溶于有机溶剂作为有机相;
制备水相:选择水相壁材溶于超纯水制备水相;
混合后除去有机相、制备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将有机相与水相混合后在高速离心下进行高速分散,然后均质处理;将均质后的混合悬液通过旋转蒸发仪,旋蒸除去有机相,得到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
制备蛋白凝胶:取蛋白进行水化,水化完后在高温下加热一段时间后进行降温,将降温中的蛋白溶液与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混合,降温、形成蛋白凝胶;均质得到凝胶包裹的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将蛋白凝胶进行高速分散,并用去离子水稀释,然后再进行均质,得到凝胶包裹的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
作为本发明所述凝胶包裹的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制备有机相中有机溶剂包括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腈、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所述凝胶包裹的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制备水相中采用的水相壁材包括蛋白质、改性淀粉、磷脂、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11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质隔声硅酸钙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气动高适应性筒状工件抛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