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栖菜的脱砷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0115.1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0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钟宏;吴鹏;徐长安;唐旭;宋昌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藻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7/60 | 分类号: | A23L17/60;A23L5/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罗修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羊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羊栖菜的脱砷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羊栖菜用水浸泡、清洗、沥干,待用;步骤S2,采用粗盐配置粗盐水;步骤S3,将步骤S1沥干后的羊栖菜倒入步骤S2的粗盐水中,加热到50℃以上,进行处理;步骤S4,处理10~60min后,捞出羊栖菜放入更换的粗盐的质量含量为1‑4%的粗盐水,重复步骤S3的过程操作至少两次。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脱砷过程中不需要通过酶解、氧化等化学反应,因此不会引入新污染物,可保障羊栖菜能够安全的进行开发利用;而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活性物质损失小,能耗低,成本较低,可机械化连续性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羊栖菜的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羊栖菜的脱砷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羊栖菜又名鹿尾菜,别名鹿角尖、海菜芽、羊奶子、海大麦等,是一种天然海洋褐藻食品,是当今最具有食用价值的海洋藻类,有大海的矿物宝库之称,也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理想的天然佳品。日本称其为“长寿菜”,每年大量从我国进口。
但是,羊栖菜中含有大量的砷,尤其是毒性较高的无机砷,而且其他种类的海藻(如昆布)所含的砷主要是毒性较低的有机砷。一般来说,有机砷的毒性比有机砷高。人们摄入砷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物和水,研究证明如果大量摄入无机砷会引起肠胃不适、贫血和损害肝脏。201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结论指饮用水中的砷会增加患膀胱癌、肺癌和皮肤癌的风险。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海藻中无机砷含量不得大于1.5mg/kg,根据2013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发布的《有害化学物质数据集(平成15-22年)》的报告指出,羊栖菜根据产地不同其所含无机砷含量也不同,一般在45-130mg/kg。因此,在羊栖菜的加工利用中必须有效控制无机砷含量。
现有的脱砷技术,如中国专利ZL00137596.2公开了一种羊栖菜脱砷工艺,其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对羊栖菜进行浸泡处理。如中国专利CN103054093A公开的一种羊栖菜脱砷工艺,利用超声辅助对羊栖菜进行水处理。又如中国专利CN101194683B公开了一种羊栖菜脱砷新工艺,利用酶解法对羊栖菜进行脱砷处理。上述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安全性难以保证。还存在比如说在溶液浸泡处理过程中羊栖菜吸水膨胀、软化掉色,处理时间过长还会会严重影响羊栖菜的品质并且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羊栖菜的脱砷处理方法,方法操作简单,营养物质流失小,安全性高。
对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羊栖菜的脱砷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羊栖菜用水浸泡、清洗、沥干,待用;
步骤S2,采用粗盐配置粗盐水;
步骤S3,将步骤S1沥干后的羊栖菜倒入步骤S2的粗盐水中,加热到50℃以上,进行处理;
步骤S4,处理10~60min后,捞出羊栖菜放入更换的粗盐的质量含量为1-4%的粗盐水,重复步骤S3的过程操作至少两次。
对于羊栖菜的处理,常规有的采用普通食盐水进行处理,然而,采用食用盐水处理后,部分羊栖菜藻体出现吸水膨胀、软化等现象,导致成品率降低。而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粗盐水进行处理,其中含有更多的食盐水没有的矿物质,在实验中发现,羊栖菜藻体并不会出现吸水膨胀、软化等现象,而且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脱砷的量和效率,营养物质流失小,安全性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每100g羊栖菜,采用的粗盐水体积为至少3L。优选的,每100g羊栖菜,采用的粗盐水体积为3~5L。进一步优选的,每100g羊栖菜,采用的粗盐水体积为3L。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所述羊栖菜与粗盐水的质量比为1 :20-4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粗盐水中粗盐的质量含量为1-4%。采用此技术方案,粗盐的质量含量为1-4%,有利于更好的脱砷,而且不会影响羊栖菜藻体的成品率,而且营养物质损失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藻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藻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0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