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共享街电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8279.0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6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来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极闪控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宋凌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竹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共享 管理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共享街电管理方法,所述管理方法使用云服务器管理系统,云服务器管理系统与多个子系统通信连接,每个子系统分别管理多个共享移动电源,其中每个共享移动电源上设置有一一对应的标志信息,所述子系统包括:识别模块,子系统处理器、通信模块以及充放电管理模块,其中所述识别模块在共享移动电源取出和插入时识别标志信息,并将该标志信息发送至子系统处理模块,子系统处理器根据标志信息记录该共享移动电源的出借和归还信息,以及该子系统管理的共享移动电源的闲置率,所述使用率为预定时间内该子系统管理的移动电源最小数目与其能够管理的移动电源的最大数目的比率,即闲置率=实际管理数min/理论管理数max;子系统处理器通过通信模块将所述出借和归还信息以及闲置率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通过所述出借和归还信息计算使用时间,发送收费信息至用户的移动终端,根据平均闲置率确定每个子系统中进入存储模式的电源个数阈值;根据所述阈值通过充放电管理模块对该子系统管理的共享移动电源的充放电进行管理,其中进入存储模式的移动电源的电芯电压为预定电压值,非存储模式的移动电源的电芯电压为充电截止电压;所述方法包括:
1)当子系统接收到归还的移动电源时,进入步骤2;当子系统收到出借移动电源的请求时,将进入非存储模式时间的移动电源从子系统弹出,进入步骤3;
2)测量该归还的移动电源的电芯电压,若该归还的移动电源的电芯电压值不高于预定电压值时,则比较进入存储模式的电源个数值与所述进入存储模式的电源个数阈值的大小,当电源个数值低于所述阈值时,对归还的移动电源进行充电至预定电压值,进入存储模式的电源个数值增加1,当进入存储模式的电源个数值等于所述阈值时,对归还的移动电源进行充电至预定电压值,并对进入存储模式时间最长的移动电源进行充电,直至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若该归还的移动电源的电芯电压高于预定电压值时,对该归还的移动电源进行充电,直至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
3)统计处于非存储模式下的电池总数,当处于非存储模式下的电池总数低于下限阈值时,计算下限阈值-非存储模式下的电池总数的数值,按照该数值对处于存储模式下的移动电源进行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从而使非存储模式下的电池总数等于下限阈值。
2.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所述每个子系统中进入存储模式的电源个数阈值等于平均闲置率*该子系统当前管理的移动电源总数的整数值,所述平均闲置率为云服务器根据每个子系统反馈的闲置率计算得到的平均值。
3.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所述下限阈值根据预定时间内用户借出移动电源的数目确定。
4.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步骤3中,优先对处于存储模式时间长的移动电源进行充电。
5.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所述移动电源的电芯为锂离子电池电芯,电芯使用的正极活性物质为LiNi0.35Co0.12Mn0.5Al0.03O2,负极活性物质为天然石墨,电芯中使用的电解液溶剂为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以体积比1:2的混合液,电解质盐为1.2mol/L的六氟磷酸锂,添加剂为2.5体积%的氟代碳酸乙烯酯,1.5体积%的亚乙基亚硫酸酯和0.8体积%的α-丙基-γ-丁内酯。
6.如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预定电压值为3.92V,充电截止电压为4.35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极闪控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极闪控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82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汉麻的煮漂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化工产品颗粒的分散式筛分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