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阶段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7673.2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0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玥娇;张兴友;滕玮;魏大钧;于芃;程艳;孙树敏;王士柏;王楠;邢家维;张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肖继军;张红莲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阶段 配电网 分布式 电源 能力 评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两阶段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对区域和局域两个层次电网进行分析,第一阶段通过评估大电网调峰能力确定区域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第一阶段为第二阶段提供区域内消纳能力;第二阶段通过评估局域内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得到局域内考虑电压调节能力、网损情况等指标的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由此得到局域内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本发明通过区域‑局域两阶段评估很好的衔接了大电网消纳能力和配电网消纳能力,解决了传统分布式电源消纳评估仅限于在配电网层面,无法考虑大电网消纳能力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电源发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两阶段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容量飞速发展。近年来,以分布式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呈现出“点多面广、局部高密度并网”的高速发展态势,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着大规模、高比例分布式电源并网带来的巨大挑战。在东部大省,分布式电源接入装机容量甚至超过了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分布式光伏接入简单,接入电压等级低,调度往往无法获取其出力信息,在此情景下开展区域电网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配电网消纳分布式电源能力受分布式电源类型、接入位置、负荷类型、负荷大小等因素影响,且与上一级电网消纳能力息息相关。
10千伏并网分布式光伏主要通过无线采集终端将信息上传至调度系统,上传信息仅包括发电量、电流、电压等,但目前数据质量难以支撑调度机构开展精细化管理。380V/220V低压接入的非调度管辖分布式电源规模庞大,且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对配电变压器运行状态影响不容忽视,但其并网情况和运行信息难以及时有效掌握,不仅加大负荷预测和方式安排难度,而且调度机构不掌握的潜在电源点将越来越多,危险系数增加,对电网运行和检修安排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目前已经在配电网消纳分布式电源能力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但现有技术多从局地性、区域配电网结构着手,分析了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对电能质量、电压波动等的影响。实际上,分布式电源发展具有政策推动性,表现在省域范围内分布式电源出现阶段性大发展,为此需要先分析区域内分布式电网消纳整体情况,然后才能分析局域内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趋势采用升尺度视角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方法的区域内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评估方法。
具体地,本发明提出一种两阶段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从区域和局域两个层次提出表示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阶段,从区域电网角度分析分布式电源整体消纳能力,
第二阶段,从局域电网角度分析分布式电源局部消纳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段具体步骤如下:
S1:输入待分析区域电网的总体电源配置、负荷曲线、联络线曲线、分布式电源配置和当地风、光资源情况;
S2:建立所述区域电网模型,建立区域电网电源运行约束、潮流平衡约束、机组安全组合约束;
S3:抽样得到分布式电源出力和集中式新能源出力,依据负荷曲线预测负荷大小,按照机组组合确定电源出力;
S4:根据区域电网整体平衡能力和负荷情况,计算区域内分布式电源消纳空间及相关指标参数;
S5:按照每个局域电网内负荷情况,以负荷电量为权重分配各个局域电网内分布式电源各个时刻的消纳能力。
所述第二阶段具体步骤如下:
S6:以第一阶段分配的分布式电源各个时刻的消纳能力为约束,综合考虑局域电网内分布式电源消纳情况,计算局域内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
S7:叠加各个局域电网内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得到区域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76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