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晶状体定位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6507.0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6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叶飞飞;曾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飞飞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726000 陕西省商洛市商***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晶状体 定位器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人工晶状体定位器,包括透明角膜部,角膜部的中央开设有通气孔、边缘设有穿刺孔定位襻、靠近中央位置设有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定位线、靠近边缘位置设有角膜缘定位线,穿刺孔定位襻设置有2个或3个,分别适用于植入两襻或三襻式人工晶状体,穿刺孔定位襻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穿刺孔以适应不同型号的人工晶状体;使用时,先将角膜缘定位线与患者角膜边缘重合实现自身定位,然后即可从穿刺孔定位襻上的穿刺孔进针,当调整人工晶状体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定位线重合时,人工晶状体即位置居中,定位方便快捷,避免只能依赖于医生经验目测定位,利于提高手术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眼科手术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晶状体定位器。
背景技术
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也称之为人工晶体,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取代天然晶状体的作用,当天然晶状体因白内障摘除等手术而缺失、外伤性白内障导致天然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和(或)晶状体悬韧带断裂,以及白内障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等情况时,需要进行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通常由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襻组成,光学部的直径一般在5.5~6mm左右,支撑襻的作用是固定人工晶状体,通常为2~3个,其形状多样,通常为C型的线装支撑襻,支撑襻上在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手术过程中,需要先将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位置调整使人工晶状体居中后,再进行结扎缝线固定;因此,手术对穿刺点定位、人工晶状体位置要求很高,如果定位不准,容易发生术后人工晶状体偏心、移位、倾斜等,影响病人视力或引起眩晕、不适等症状,需要再次进行补充性缝合固定解决,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目前,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手术的穿刺点定位、人工晶状体位置调整主要依赖主刀医生进行目测确定,对医生经验水平要求高,不利于保证手术质量,因而急需一种能够帮助医生进行穿刺点定位和人工晶状体位置调整的装置。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帮助医生方便进行穿刺点定位和人工晶状体位置调整使之保持居中的人工晶状体定位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晶状体定位器,包括角膜部,所述角膜部为透明的弧形体;所述角膜部的中央开设有通气孔,所述角膜部的边缘设有穿刺孔定位襻,所述角膜部的靠近边缘位置设有角膜缘定位线,所述角膜部的靠近中央位置设有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定位线。
用于植入两襻式人工晶状体时,所述穿刺孔定位襻设有2个,设在所述角膜部的对侧位置上;用于植入三襻式人工晶状体时,所述穿刺孔定位襻设有3个,相邻穿刺孔定位襻之间夹角为120度。
优选的,所述穿刺孔定位襻上设有3~5个穿刺孔,所述穿刺孔的直径为0.5mm,相邻穿刺孔之间的间隔为1mm。
优选的,所述角膜部的直径为14~16mm,厚度为0.09mm,基弧半径为8.6mm;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1~2mm,所述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定位线的直径为6mm,所述角膜缘定位线的直径为12mm。
优选的,所述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定位线的内、外两侧设有3~5条光学部辅助定位线,之间的间隔0.25mm,用于适应不同型号的人工晶状体。
优选的,所述角膜缘定位线的内、外两侧设有3~5条角膜缘辅助定位线,之间的间隔为0.5mm,用于适应不同大小的角膜。
优选的,所述角膜部由硅水凝胶制成,硅水凝胶的含水量为36%。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飞飞,未经叶飞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65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