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列车虚拟编队的动态安全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6023.6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9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燕飞;杨一鸣;牛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7/11;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度修典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24 | 代理人: | 杨方成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列车 虚拟 编队 动态 安全 分析 方法 | ||
1.一种面向列车虚拟编队的动态安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线路内的列车参数信息及线路运行参数信息;
S2:根据列车参数信息及线路运行参数信息建立列车的单车运动模型,并获取列车的状态更新方程f(x+1)=f(x(k),u(k)),x表示位置坐标,k表示时间,u表示作用力;
S3:根据状态更新方程建立相对坐标系下的虚拟编队列车运行模型,
其中Δx是两车的相对距离,uf是后车的作用力,ul是前车的作用力,vf是后车的速度,vl是前车的速度;
S4:根据所述虚拟编队列车运行模型,结合列车通信制动的延迟时间以及列车定位测量的误差,计算列车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dmin;
S5:根据列车的实时位置与速度建立时空集合C,C={x,v,k},x表示位置坐标,v表示列车速度,k表示时间,通过时空集合C对不同列车间距离进行实时计算,如果同一时刻不同列车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最小安全距离dmin,则要求后车采取制动措施避免碰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列车虚拟编队的动态安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根据列车参数信息及线路运行参数信息建立列车的单车运动模型,并获取列车的状态更新方程f(x+1)=f(x(k),u(k))包括:
S21:基于纵向列车动力学(LTD)模型建立单车运行模型,将列车作为质点,分析列车的受力情况,动态方程如下:
其中v和x表示列车速度和位置坐标;u表示受控的驱动力或制动力;Fe表示轨道造成的外力,包括弯道和坡道两部分阻力;M表示为质量;-A-Bv-Cv2是列车的基本阻力,其中A,B和C是取决于列车本身;
S22:对列车动力学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获取列车的状态更新方程,如下:
k表示时间,Δk表示采样时间;
经整理上述状态更新方程简化为:f(x+1)=f(x(k),u(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列车虚拟编队的动态安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根据所述虚拟编队列车运行模型,结合列车通信制动的延迟时间以及列车定位测量的误差,计算列车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dmin包括:
S41:计算两列车之间理想距离do;
由于最小安全距离为虚拟列车编队中任意两列车之间的距离,为此定义为前车与后车,列车的长度均为L,前车以速度vl运行,后车以速度vf运行,两列车之间的距离为:Δx=xl-xf-L,xl与xf分别为前车与后车的位置坐标;
前车正常行驶情况下,后车采取制动,如要避免发生碰撞,则两列车之间的理想距离表达式为:
其中vf>vl;
S42:计算两列车之间最小安全距离dmin;
由于存在列车通信制动的延迟时间以及列车定位测量的误差,其中,通信延迟时间何制动延迟时间分别设为tc和tb,列车位置误差±es,如若前车以最大制动加速度abr开始刹车,后车在发现前车刹车过程中存在通信与制动延迟时间,则后车先是以最大牵引加速度adr前进,然后以最大制动加速度abr刹车,直至危险解除,此时最小安全距离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列车虚拟编队的动态安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参数信息包括:列车质量、长度、最大牵引制动功率、基本阻力参数、通信延迟、制动延迟、列车定位误差与最大牵引制动加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列车虚拟编队的动态安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运行参数信息包括:区间限速信息、区间坡度信息、弯道曲率半径信息与曲线附加阻力影响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60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