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道结构、微流控芯片以及非均相反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4986.2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5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4/02;B01J4/00;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黄忠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道 结构 微流控 芯片 以及 均相 反应 方法 | ||
1.一种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外三角扩张聚焦单元、主动阀定量均匀控制单元和同轴流非匀相反应单元;
所述连续外三角扩张聚焦单元包括:连续液相进样口、连续外三角扩张聚焦流道和连续液相流道;
所述连续液相进样口和所述连续外三角扩张聚焦流道进液端连通,所述连续液相流道进液端和所述连续外三角扩张聚焦流道的出液端连通;
所述主动阀定量均匀控制单元包括:内置阀塞、气相进样口、气相通道和气体缓冲室;
所述连续液相流道内壁设有所述内置阀塞,所述气相通道出气端与所述气体缓冲室连通,进气端与所述气相进样口连通,所述气体缓冲室与所述内置塞阀相对应;
所述同轴流非匀相反应单元包括:反应液相进样口、反应液相流道和混合液相流道;
所述反应液相流道进液端端与所述反应液相进样口连通,出液端与所述混合液相流道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混合液相流道出液端与混合相出样口连通;所述混合液相流道的进液端与所述连续液相流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外三角扩张聚焦流道呈螺旋状;
所述连续外三角扩张聚焦流道的进液端位于所述螺旋状的中心;
所述连续外三角扩张聚焦流道的出液端位于所述螺旋状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阀定量均匀控制单元至少有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阀塞呈块状;
所述内置阀塞设置于所述连续液相流道内壁远离所述气体缓冲室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室和所述连续液相流道的材质均为可变形材质,所述气体缓冲室在非充气状态下不产生形变,所述气体缓冲室在充气状态下扩张并与所述连续液相流道的一侧相抵接,所述连续液相流道的内壁与所述内置阀塞充分接触,从而实现所述连续液相流道的阻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液相流道、所述气相通道和反应液相流道横截面均呈矩形,且各种流道高度统一,且高度均为100μm~200μm。
7.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本体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微流道结构;
所述微流道结构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本体包括基板和盖板;
所述微流道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
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且所述连续液相进样口、所述气相进样口、所述反应液相进样口和所述混合相出样口均贯通于所述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装置和提取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与所述连续液相进样口连通的第一输送泵、与所述气相进样口连通的第二输送泵、与所述反应液相进样口连通的第三输送泵;
所述提取装置和所述混合相出样口连通。
10.一种非均相反应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微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微球悬浮液通过连续外三角扩张聚焦流道均匀、稳定分散并流入至连续液相通道;
通过所述主动阀定量均匀控制单元的气相通道调节所述连续液相通道的开闭;
将反应液通过反应液相流道进入混合液相流道,并与所述混合液相流道中的微球悬浮液混合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49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