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自动入料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3004.8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5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波;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H20/02 | 分类号: | B65H20/02;B65H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邢文月 |
地址: | 27682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设计 制造 自动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自动入料收集装置,其结构包括侧转体、接格、衔接盘、入料轴、侧固杆,侧转体焊接于接格外表面且贯穿于内部,衔接盘固定于接格内部,侧固杆焊接于接格外表面,将会通过中杆中轴的转动,其托杆与顶轴将会顺着滑盘的中心位进行转动,将会往压角体表面进行挤压,其外弹体将会受力往中端的弹芯进行挤压,能够在物件弯曲打滑时,对其进行托动粘附,对其进行输送,使其不会打滑难以入料,其中隔体周边的软口将会通过弧条的胶质对物体进行托附,在衔接部位受力时,起到限制拉扯的作用,从而让软杆位于空格内部进行摆动,外层的外裹层将会限制衔接部位的摆动范围,能够在物件腾空耷拉时,对其进行持续托附输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自动入料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其机械设计制造对物件进行冲压时,是对其单件物件依次单个的进行处理,由衔接部位的入料收集装置,对其物件进行依次导入处理。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机械设计制造入料收集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
当收集于一堆的软铁片,端头有微卷状态时,由入料轴持续顺着其弯曲的边缘打转,其入料轴将难以将把软铁片往内部拖动,从而在原地转动。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自动入料收集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当收集于一堆的软铁片,端头有微卷状态时,由入料轴持续顺着其弯曲的边缘打转,其入料轴将难以将把软铁片往内部拖动,从而在原地转动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自动入料收集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其结构包括侧转体、接格、衔接盘、入料轴、侧固杆,所述侧转体焊接于接格外表面且贯穿于内部,所述衔接盘固定于接格内部,所述侧固杆焊接于接格外表面,所述入料轴首尾两端与侧固杆相连接。
所述入料轴包括外护环、顶杆、中杆,所述外护环与中杆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顶杆固定于中杆外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杆包括托杆、顶轴、滑盘,所述托杆固定于滑盘外表面,所述顶轴与托杆安装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滑盘为圆盘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轴包括带轴、顶出杆、压角体,所述顶出杆围绕固定于带轴外表面,所述顶出杆两侧贴合有压角体,所述顶出杆设有五个且呈圆环形均匀分布,所述压角体呈扇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出杆包括软隔芯、胶头、软节,所述软隔芯贴合固定在两个软节之间,所述软节外表面与胶头相连接,所述软隔芯为弧形结构,所述胶头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粘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角体包括胶弧、弹芯、外弹体,所述弹芯固定于外弹体内壁,所述外弹体首尾两端与胶弧相连接,所述胶弧呈弧形结构,所述外弹体为字型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杆包括中固轴、软口、中隔体,所述中固轴贯穿于中隔体内部,所述中隔体与软口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软口设有五个,且呈圆环形均匀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口包括空格、软杆、弧条,所述软杆固定于弧条内壁,所述软杆与弧条之间形成空格,所述软杆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托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杆包括外裹层、胶球、回弹芯,所述胶球固定于回弹芯顶部表面,所述回弹芯外表面贴合有外裹层,所述胶球为圆环形结构,所述外裹层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30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