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超声波纳米光催化水质消毒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2943.0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1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兆儒;吴佳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兆儒;吴佳霖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32;C02F1/36;C02F1/50;C02F1/72;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张成文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超声波 纳米 光催化 水质 消毒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超声波纳米光催化水质消毒器,包括超声波振子、超声波发生器、进水不锈钢筒、出水不锈钢筒、石英玻璃套管、紫外线灯管、多孔钛基复合材料加固套管、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稳压模块、控制器模块和不锈钢连接管,所述进水不锈钢筒和出水不锈钢筒之间通过不锈钢连接管连通,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涂层设于进水不锈钢筒和出水不锈钢筒内壁,所述进水不锈钢筒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超声波振子设于进水不锈钢筒内,所述超声波振子通过超声波极板与超声波发生器连接,所述出水不锈钢筒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石英玻璃套管、紫外线灯管和多孔钛基复合材料加固套管设于出水不锈钢筒内。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高效、绿色、消杀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效超声波纳米光催化水质消毒器。
背景技术
在世界人口持续增加以及广泛工业化的过程中,饮用水源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地球上22%的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饮用水标准。长期摄入不干净饮用水将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世界范围内每年大概有200万人由于水传播疾病死亡。水中的污染物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有病理指标、毒重金属、自然毒素、药物、有机污染物等。饮用水目前常用的化学消毒法有氯消毒、三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氯胺联合消毒等,存在不易储存或制备、产生各类消毒副产物等问题,使用缺乏安全。
相对于化学消毒技术,紫外线消毒法属于物理消毒法,不会产生溴酸盐、亚氯酸盐、碘乙酸、三卤甲烷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生态和人类无害,且不会产生臭味紫外消毒效果受温度、pH值影响较小,性能稳定,运营、维护及管理简便,应用广泛。紫外线消毒的原理是改变微生物遗传物质,使微生物丧失繁殖能力,通过抑制菌类的生长,来达到消毒目的。但是,紫外消毒技术的消毒剂机理存在一定缺陷,灭活的病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光照,遗传物质会进行自我修复,微生物重新恢复繁殖能力,并大量滋生,产生“光复活”现象,严重破坏水质。光催化消毒技术可通过不同形式对微生物的多种生命结构造成破坏,抑制其复活现象,导致微生物彻底死亡。光催化技术对于水体中的各类微生物、病毒的消杀及重金属和有机物去除作用都是非常强大的。目前水质消毒领域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绿色、消杀速度快的消毒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绿色、消杀速度快的一种高效超声波纳米光催化水质消毒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超声波纳米光催化水质消毒器,包括超声波振子、超声波发生器、进水不锈钢筒、出水不锈钢筒、石英玻璃套管、紫外线灯管、多孔钛基复合材料加固套管、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稳压模块、控制器模块和不锈钢连接管,所述进水不锈钢筒和出水不锈钢筒之间通过不锈钢连接管连通,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涂层设于进水不锈钢筒和出水不锈钢筒内壁,所述进水不锈钢筒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超声波振子设于进水不锈钢筒内,所述超声波振子通过超声波极板与超声波发生器连接,所述出水不锈钢筒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石英玻璃套管、紫外线灯管和多孔钛基复合材料加固套管设于出水不锈钢筒内形成过滤系统,所述稳压模块结合控制器模块控制超声波发生器,并通过电源控制紫外线灯管。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灯管设于石英玻璃套管内部,所述多孔钛基复合材料加固套管设于石英玻璃套管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灯管与出水不锈钢筒连接端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振子工作频率为30khz-40khz。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工作波长为200-300nm。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不锈钢筒上连接设有地线。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不锈钢筒、出水不锈钢筒和不锈钢连接管均由304不锈钢制作而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具有超声波协同双重消毒杀菌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兆儒;吴佳霖,未经吴兆儒;吴佳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2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