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污水脱氮的生物活性碳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40773.2 | 申请日: | 2021-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3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郭芳坤;薛飞;刘昱;徐振华;余刚;宋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沃德源环境技术(济南)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28;C02F3/34;C02F11/00;C02F11/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市易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5 | 代理人: | 江莉莉 |
| 地址: | 251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水 生物 活性 碳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脱氮的生物活性碳源,还涉及该生物活性碳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污水脱氮的生物活性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活性碳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小分子有机酸及其盐5~25、小分子醇5~10、小分子糖15~30、酶制剂0.5~5、生长因子0.5~1、微量元素0.01~0.03和水40~6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生物活性碳源成分丰富,维持了反硝化菌及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本发明的产品具有成分分子量低,生化性强的特点,因此适宜于反硝化菌吸收利用,能显著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脱氮的生物活性碳源,还涉及该生物活性碳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厂中90%以上的厂家都会采用活性污泥法来处理污水,总氮的去除主要依靠硝化反硝化工艺。由于目前城市污水COD在100~300mg/L,总氮在50~70mg/L,碳氮比失衡,实际C/N较低,大部分污水处理厂BOD5/TN<2.59,80%的污水处理厂BOD5/TN<3.6,仅有10%的污水处理厂BOD5/TN>4(基本满足脱氮要求)。在温度和碳氮比的双重作用下,总氮很难稳定达标。因此投加碳源成了去除总氮的主要途径。
现在常用的、应用较广、成分明确的碳源为乙酸钠、葡萄糖、淀粉、甲醇等。其中甲醇作为碳源时,COD当量高,价格便宜,脱氮效率高,为性价比最高的碳源,但由于其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且具有生物毒性,在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葡萄糖等糖类产品,容易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膨胀,处理系统产泥量大,污泥处置成本相应增加;淀粉作为大分子有机物,微生物在利用之前先要通过水解酸化过程,导致反硝化脱氮速率慢,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乙酸钠作为小分子有机酸生成的盐,反硝化菌易于利用,脱氮效果是最好的,能立即响应反硝化过程,30min就能反应完全,低温下反硝化细菌仍然活跃,能用于水厂运行时的应急处理。但是由于价格昂贵,部分污水处理厂的乙酸钠成本已经占到污水处理总成本的40%以上。
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菌群具有生物多样性,能利用不同成分的碳源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为反硝化过程提供电子,完成生物脱氮。而现行污水厂运营条件下,长期投加单一成分的碳源,会逐渐破坏反硝化甚至整个生化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总氮及其它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大大降低了生化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
在活性污泥中承担脱氮任务的反硝化菌属于异养微生物,除碳源之外,关键生长因子和微量元素对其生长繁殖和生理代谢至关重要。污水中关键生长因子和微量元素的缺失或不足,不仅会影响反硝化菌在活性污泥中的丰度,而且限制了其反硝化活性,极大地降低了生化系统的脱氮负荷。
污水处理过程中一方面降解去除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而另一方面还需要外加碳源辅助完成脱氮过程。而生化系统出水中仍有部分由于分子量大,生化降解速率慢,未完全降解但可为脱氮提供碳源的污染物被排出系统,这即影响了出水水质,又极大地造成了碳源的浪费。
因此,需要发明一种用于污水脱氮的高效生物活性碳源,以提高污水中原有碳源的利用率,降低外加碳源的投加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脱氮过程中常投加乙酸钠、葡萄糖、甲醇等成分单一碳源存在运行成本高、投加量大、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系统微生物多样性、营养不均衡以及降低了污水中原有碳源的利用率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小分子有机酸及其盐、小分子醇、小分子糖、酶制剂、生长因子及微量元素为原料生产的高效生物活性碳源,该高效生物活性碳源具有成本低廉、能有效提高污水中原有碳源的利用率、降低外加碳源投加量的显著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高效生物活性碳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污水脱氮的生物活性碳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小分子有机酸及其盐5~25、小分子醇5~10、小分子糖15~30、酶制剂0.5~5、生长因子0.5~1、微量元素0.01~0.03和水4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沃德源环境技术(济南)有限公司,未经华沃德源环境技术(济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0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