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扁线电机测温的小型化异形温度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0129.5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7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吴菲;杜野;许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北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22 | 分类号: | G01K7/22;G01K1/08;G01K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沃赵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机 测温 小型化 异形 温度传感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扁线电机测温的小型化异形温度传感器,包括作为温度传感器头部的小型化耐高温热敏电阻芯片、与小型化耐高温热敏电阻芯片于套接点套接的两条PTFE电线和作为温度传感器尾部的两条PTFE电线裸露段,两条PTFE电线相互螺旋缠绕;小型化耐高温热敏电阻芯片由热敏电阻、PFA电线和两条聚酰亚胺套管组成;PTFE电线外侧套接有第二聚酰亚胺套管;小型化耐高温热敏电阻芯片外设置有头部套管和延长段套管;两条聚酰亚胺套管分别与两条PTFE电线的两条第二聚酰亚胺套管通过两个连接点连接。本发明采用具有小型化耐高温热敏电阻芯片作为温度传感器头部,进而使其可弯折且尺寸较小可以给温度传感器的安装预留较大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温度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扁线电机测温的小型化异形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环境有着巨大的益处,而且为我国汽车行业赶超欧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新能源汽车作为当今汽车行业的热潮,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中,并为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其更高效地发展。由此看来,为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整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其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驱动电机主要由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端盖和辅助标准件组成,而定子绕组中又包括铁芯、铜线绕组、绝缘材料等组成,现主流电机为扁线电机样式,从2018年开始在国内逐步兴起并得到大批量应用,扁线电机顾名思义就是定子绕组中采用扁铜线,先把绕组做成类似发卡一样的形状,穿进定子槽内,再在另外一端把发卡的端部焊接起来。在实际使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电机绕组(定子)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扁线电机的特殊性,扁铜线、发卡式。扁铜线插入定子槽后,经过弯曲、焊接成型,其留给温度传感器的空间非常有限,对于温度传感器的安装要求以及小型化要求非常高。市面上的传感器基本还是在头部4mm的范围,且无法弯折,无法应对扁线电机的测温空间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小型化耐高温热敏电阻芯片作为温度传感器头部,且头部可以进行弯折,尺寸较小可以给温度传感器的安装预留较大空间的用于扁线电机测温的小型化异性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扁线电机测温的小型化异形温度传感器,包括作为温度传感器头部的小型化耐高温热敏电阻芯片、与所述小型化耐高温热敏电阻芯片于套接点套接的两条PTFE电线和作为温度传感器尾部的两条PTFE电线裸露段,所述两条PTFE电线相互螺旋缠绕;
所述小型化耐高温热敏电阻芯片由热敏电阻、PFA电线和两条聚酰亚胺套管组成;所述PTFE电线外侧套接有第二聚酰亚胺套管;所述小型化耐高温热敏电阻芯片外设置有头部套管和延长段套管;
所述两条聚酰亚胺套管分别与所述两条PTFE电线的两条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套管通过两个连接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敏电阻为NT系列热敏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点为铆接点或焊接点。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套管为PFA热熔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段套管为PTFE热缩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整体长度为500mm±20mm,所述作为温度传感器尾部的PTFE电线裸露段的长度为5mm±1mm。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套管外侧端距离所述热敏电阻的距离小于等于3mm;所述两条聚酰亚胺套管的两个连接点为一前一后设置,所述头部套管外侧端距离前一个连接点的距离大于等于41mm。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套管外侧端距离所述小型化耐高温热敏电阻芯片所述两条PTFE电线套接点的距离为55mm±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北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北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01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