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轻水陆两栖载人车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9487.4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8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涛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陆 两栖 载人 车船 | ||
1.超轻水陆两栖载人车船采用力学优化超轻浮筒和车身(船身)一体化结构,水陆两栖使用,力学特性兼顾全承载与非承载车身(船身),对于浮筒的力学薄弱部分、应力集中、压强大的部分,例如:轮悬挂点,座位支撑点、浮筒中部等部位,采用非承载支架补偿,在水中则主要为浮筒的全承载模式,支架和浮筒通过机械加工成为一体,从而使得浮筒补偿超轻支架不抗扭曲应力这一缺点,采用这种设计还可以在保证车身(船身)坚固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支架的承力模量低至机械设计手册所规定的数量值以下,达到车身(船身)同时具备坚固和超轻量化的特点(详见图1)。
2.一种车船两用无舵推进装置,动力采用热机,无论在陆地上还是水中,驱动方式采用推桨方式。发动机装置在可转动支架上通过改变推力方向以便获得水中转弯,亦可以采用发动机固定,在螺旋桨出风口采用改变出风方向(例如装置导流板)的方式。省去船舵和附属操控装置。
3.浮筒前端采用低水阻曲线设计,以便装置在水中低水阻行走。
4.一种车船两用有舵推进装置,动力采用热机,无论在陆地上还是水中行走,驱动方式采用推桨方式。
5.一种车船两用无舵推进装置,动力采用电机,在陆地上采用空气推桨方式前进,水中采用船用螺旋桨推动。发动机装置在可转动支架上通过改变推力方向以便获得水中转弯,亦可以采用发动机固定,在螺旋桨出风口采用改变出风方向(例如装置导流板)的方式。省去船舵和附属操控装置。
6.一种车船两用无舵推进装置,动力采用电机,陆地上采用轮边或轮毂电机驱动,水中采用船用螺旋桨驱动或空气螺旋桨推动。发动机装置在可转动支架上通过改变推力方向以便获得水中转弯,亦可以采用发动机固定,在螺旋桨出风口采用改变出风方向(例如装置导流板)的方式。省去船舵和附属操控装置,上述全部导流板(见图1-4)。
7.一种车船两用有舵推进装置,动力采用电机,陆地上采用轮边或轮毂电机驱动,水中采用船用螺旋桨驱动或空气螺旋桨驱动。
8.超轻水陆两栖载人车船同时设置人力驱动设备,可驱动任意单轮或双轮,完成车辆在陆地静音行走、陆地静音倒车、水中静音行走、水中静音倒车的各种工况需求,例如:可以采用链子传动至行走轮,采用链子同时传动至划水明轮或螺旋桨等等方式(见图1-5)。
9.超轻水陆两栖载人车船的电力来源采用二冲程发动机+内嵌一体式发电机装置,发电机轴和发动起曲轴共轴或共轴中心线。
10.超轻水陆两栖载人车船同时兼容任何设置船舵装置。
11.乘坐人数为5人或低于5人或高于5人。
12.超轻水陆两栖载人车船的浮筒(见图1-1)采用全密封设计,承力支架与浮筒采用刚性连接(见图1-2)。框架的形状除图例主形状外,亦可采用任何符合力学指标的其它截面形状,包括且不限于矩形、三角形、菱形、曲线型、双排型、多排型(见图1-3)。
13.超轻水陆两栖载人车船可以设置为具有外壳箱体(乘用人在箱体内,如轿车)和不具有外壳箱体(乘用人裸露,如摩托车)两种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涛,未经梁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948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