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管廊的通风口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39043.0 | 申请日: | 2021-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1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琦;姜亮;孙瑞华;肖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3/20;F24F13/08;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吴轶淳 |
| 地址: | 20003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通风口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的通风口结构,其中,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层结构,中层结构以及上层结构,上层结构包括:一通风井;至少四道挡墙,至少四道挡墙包围通风井,且每个挡墙的标高与地面的标高平齐。有益效果:通过上层结构周边设置的挡墙使得传统突出地面的通风口节点不突出地面,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适用于停机坪等不允许突出地面的场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的通风口结构。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一种新型市政基础设施,用于解决管线直埋带来的诸多难题,是市政管线建设的趋势和方向。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的不断提高,综合管廊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政建设领域。通风口结构是综合管廊、地下空间等地下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综合管廊运营检修人员的安全,同时确保综合管廊内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综合管廊每隔一定距离都要设置具有进风排风功能的通风口节点。
现有技术中,一般设置的通风口结构都会突出地面,这种设置结构在一般没有限制的场地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地会对通风口结构突出地面的高度具有限制,甚至不允许通风口结构有任何构件突出地面,例如穿越机坪或飞机滑行道处的综合管廊的通风口结构,那么常规的通风口结构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综合管廊的通风口结构。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管廊的通风口结构,其中,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层结构,中层结构以及上层结构,
所述上层结构包括:
一通风井;
至少四道挡墙,至少四道所述挡墙包围所述通风井,且每个所述挡墙的标高与地面的标高平齐。
优选的,所述上层结构还包括:
一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通风井的顶端,且所述顶板的标高与地面平齐;
一设备吊装孔,设置于所述通风井的一侧;
一格栅盖板,所述格栅盖板固定在盖设于除所述顶板和所述挡墙的顶端边缘,用以封闭所述顶板和所述挡墙之间的间隙;
至少四个套管,分别均匀设置于所述挡墙所包围的区域内。
优选的,所述下层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舱室;
至少两个第一风孔,分别均匀设置于每个所述舱室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中层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风机房;
至少两个风机,每个所述风机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风机房内,每个所述风机对应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风孔的顶端;
至少两个风管,每个所述风管的一端对应连接每个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每个所述风管背向所述风机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第二风孔连接至一风道,所述风道用以通风和运送设备;
优选的,所述下层结构还包括:
一防火分隔墙,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舱室的中部位置;
至少两个集水井,分别均匀设置于每个所述舱室的底端。
优选的,还包括至少两个逃生口,每个所述逃生口垂直设置于所述中层结构与地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中层结构还包括:
至少两个检修口,每两个所述检修口设置于每个所述风机房的底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90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