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回路冷却液共用的加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38543.2 | 申请日: | 2021-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1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赵浩龙;毛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11/02 | 分类号: | F01P11/02;F01P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路 冷却液 共用 加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回路冷却液共用的加注装置,包括膨胀水壶、盖芯总成、通断阀和隔板,盖芯总成与通断阀连接,隔板的一端与膨胀水壶连接,隔板的另一端与通断阀连接,盖芯总成、通断阀和隔板将膨胀水壶的内部空间分为多个腔室。通断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芯设于阀体内,且能够相对阀体运动,阀芯上对应多个腔室设有多个第一通孔,阀体上对应第一通孔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当阀芯相对阀体运动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或错开,使膨胀水壶内部的腔室连通或隔离,实现工作过程中不同回路冷却液隔离无对流换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回路冷却液共用的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采用封闭式冷却系统的汽车,其冷却液的加注都要通过膨胀水壶这一装置上的加注口来注入。对于有多个回路的系统,可能存在有多个膨胀水壶,因此也需要较多的设备或者增加加注工序。
当前的BEV/PHEV车型,由于要应对加热需求(暖风、动力电池)、冷却需求(发动机、电机及驱动元件、动力电池)的各类状态的耦合,因此各个冷却回路间会存在温差,例如发动机水温一般在90摄氏度左右,而电机进水温度要求最高不超过65摄氏度,两个回路在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热量的隔离,但是回路的除气回流等仍会造成膨胀水壶内的热量对流和交换。这种交换会导致加热功率的损失(比如PTC电加热热量流失到低温回路)、低温回路温度升高(如chiller冷却器的功率损失),最终会致使整车的加热或冷却性能降低、功耗增加及续航里程的减少。
目前常用的方案包括2种,(1)将两个膨胀水壶注塑成一个,两个连接起来的壶体各自均保留原有功能和结构,但此时需要采用两个压力盖,加注工序繁琐、加注节拍长,需要防错设计,对壶体注塑要求较高;(2)采用一个膨胀水壶,两个回路共用一个膨胀水壶,但此时两个回路之间存在热交换,导致热量损失或冷却性能的损失。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通过膨胀水壶内部结构创新,既解决两个分体或连体膨胀水壶带来的布置空间、重量问题,又能避免采用一个膨胀水壶导致不同回路间对流热交换引起的能量损失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回路冷却液共用的加注装置,可以实现工作过程中不同回路冷却液的隔离,而加注时又可以通过同一个加注口给两个及以上回路完成加注。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回路冷却液共用的加注装置,包括膨胀水壶、盖芯总成和通断阀,盖芯总成与通断阀连接,将膨胀水壶的内部空间分为多个腔室,通断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芯设于阀体内,且能够相对阀体运动,阀芯上对应多个腔室设有多个第一通孔,阀体上对应第一通孔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当阀芯相对阀体运动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或错开,使膨胀水壶内部的腔室连通或隔离。
进一步地,通断阀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与阀芯相连,且能够为阀芯提供回复力,阀芯能够在盖芯总成的驱动下向弹性件运动,且能够在弹性件的驱动下向盖芯总成运动。
进一步地,通断阀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于阀芯和阀体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隔板,隔板的一端与膨胀水壶连接,隔板的另一端与通断阀连接,盖芯总成、通断阀和隔板将膨胀水壶的内部空间分为多个腔室。
进一步地,隔板一体成型于膨胀水壶。
进一步地,盖芯总成和通断阀将膨胀水壶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阀芯上对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设有两个第一通孔,阀体上对应第一通孔设有两个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阀体的外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多个翼板,相邻翼板之间各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阀芯上设有多个与第二通孔对应的多个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盖芯总成包括设于膨胀水壶上的座体、以及安装于座体内部的盖芯,阀芯在盖芯的驱动下相对阀体运动。
进一步地,座体与膨胀水壶成型为一体,盖芯总成还包括设于座体外部的盖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8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