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步法处理放射性分析废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7830.1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8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唐灿;张灏;赵庆凯;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21F9/10 | 分类号: | G21F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小彬 |
地址: | 6217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步法 处理 放射性 分析 废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步法处理放射性分析废液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无针对该类放射性分析废液的有效处理方法、采用常规Fenton‑铁氧体法会增加二次废物量、增加放射性操作的难度不易实施的问题,属于核工业废液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处理的放射性分析废液的pH值调为酸性,依次加入Fe2+、H2O2,搅拌混合,开始Fenton反应;将反应完成后的体系的pH值调整至碱性,开始铁氧体共沉淀;液固分离,完成处理。本发明无需两步工艺,避免了多次添加试剂、液固分离等步骤,简化了处理流程,并提高了处理效率,对于提高处理该类放射性分析废液的效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工业废液处理技术领域,涉及样品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具体涉及一步法处理放射性分析废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核工业领域的样品分析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萃取剂、配位剂等有机介质,使产生的放射性废液的组分越来越复杂。该类放射性分析废液中的放射性核素以锕系核素为主,放射性种类主要为α放射性,其总α比活度分布较广,可从低放至中放不等。萃取剂、配位剂等有机物质与锕系核素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络合物,难以通过传统的絮凝沉降法(在碱性条件下生成Fe(OH)3胶体对核素进行载带)彻底去除;同时Fe(OH)3沉降泥浆密度较小,利用重力沉降分离的泥浆其含水率可达到80%以上,沉降速度慢导致处理效率较低,易产生较多体积的化学泥浆类二次废物,不符合废物最小化的原则。
目前,尚无关于该类放射性分析废液有效处理方法的公开报道。而针对配位态的其他重金属离子的处理,有采用芬顿(Fenton)-铁氧体法两步工艺进行处理的相关报道,首步工艺:利用Fenton反应的氧化作用进行破络;第二步工艺:再采用铁氧体共沉淀的方法去除重金属离子。
其中Fenton氧化机理为在酸性条件下加入Fenton试剂(FeSO4、H2O2),H2O2在Fe2+催化作用下生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OH,·OH可起破络作用,同时Fe2+被氧化成Fe3+,氧化过程完成后,将反应体系调为碱性终止反应,生成Fe3+絮状沉淀,进行液固分离,结束Fenton过程。
取Fenton反应后的上清液按一定比例加入Fe2+试剂和Fe3+试剂,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铁氧体(Fe3O4)沉淀,铁氧体沉降的同时将核素载带,进行液固分离完成处理过程。
若借鉴该方法用于该类放射性分析废液处理,先Fenton氧化、液固分离后取上清液再另外添加试剂进行铁氧体共沉淀的两步工艺会先后两次产生铁泥沉淀,增加了二次废物量,不符合放射性废物处理中废物最小化的原则。同时上述两步工艺需进行多次添加试剂、两次液固分离等操作,增加了放射性操作的难度,不利于处理过程的实施。
因此,提供一种放射性分析废液的处理方法,能对配位态的锕系核素进行处理,并且操作简单,易于实施,不会增加二次废物量,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步法处理放射性分析废液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无针对该类放射性分析废液的有效处理方法、采用常规Fenton-铁氧体法会增加二次废物量、增加放射性操作的难度不易实施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步法处理放射性分析废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Fenton反应:将待处理的放射性分析废液的pH值调为酸性,依次加入Fe2+、H2O2,搅拌混合,开始Fenton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78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