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35918.X | 申请日: | 2021-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2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海;陈佳桥;陈恺;文本颖;邵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42 | 分类号: | H01M50/242;H01M50/244;H01M50/251;H01M10/613;H01M10/627;H01M10/6556;F16F15/04;F16F15/023;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龚杰奇 |
| 地址: | 350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防护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所述的储能模块连接有发电模块,且由发电模块产生电能并存储于储能模块中,所述的储能模块呈柱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壳体,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其内部形成用于固定套接储能模块的仿形容置腔;
第二连接壳体,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且套接在第一连接壳体的外侧,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与第一连接壳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二连接壳体两端内壁还通过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壳体固定连接;
缓冲层,为与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轮廓相适应的环形结构,且其环形结构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固定贴合,缓冲层的内壁与第一连接壳体的外壁之间具有缓冲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若干间隔设置且延伸至第一连接壳体两端的换热流道,所述换热流道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接头,所述的连接接头用于与换热介质传输管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接头包括与若干换热流道一一对应的若干输入接头和若干输出接头,若干输入接头和若干输出接头交错连接在若干换热流道的端部,其中,换热流道的一端与输入接头连接,其一端与输出接头连接;若干输入接头均用于与换热介质输入管路连接,若干输出接头均用于与换热介质输出管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接头和输出接头均包括呈管状结构的接头本体,接头本体的一端外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接头本体的另一端为宝塔接头结构,其中,所述输入接头的接头本体设有第一外螺纹的端部内壁上设有螺旋扰流筋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扰流筋条的螺旋圈数为2~3圈,其螺距为5~15mm,且该螺旋扰流筋条的截面轮廓为三角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壳体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沿接近第一连接壳体外壁方向延伸且与其相抵的延伸杆,所述的延伸杆设为连接件,该连接件接近第一连接壳体外壁的端部与第一连接壳体外壁粘接或焊接固定,将第一连接壳体和第二连接壳体相对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层包括:
第一连接架,为环形结构,其外边缘轮廓与第二连接壳体内壁轮廓相适应;
第二连接架,为环形结构,其外边缘轮廓与第二连接壳体内壁轮廓相适应;
柔性缓冲袋,为弹性材料成型的环形封闭结构,该柔性缓冲袋的单侧壁厚为1~2mm,其内部形成有环形结构的容置腔,该环形容置腔内填充有非牛顿流体,其外壁轮廓与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轮廓相适应并贴附固定在第二连接壳体的内壁上,柔性缓冲袋的内壁与第一连接壳体的外壁之间具有3~10mm的缓冲间隙,其一端与第一连接架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的一端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架的另一端面与第二连接壳体一端的连接件固定粘接,第二连接架的另一端面与第二连接壳体另一端的连接件固定粘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储能模块用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填充有非牛顿流体的柔性缓冲袋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固定连接,然后在柔性缓冲袋的外壁上涂覆粘结剂,继而将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分别与第二连接壳体两端的连接件固定粘接,使柔性缓冲袋被支撑安装在第二连接壳体内,令其形成缓冲层;
(2)将装配有连接接头的第一连接壳体套入第二连接壳体内,使第二连接壳体两端的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连接壳体的外壁相贴,再将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壳体外壁固定;
(3)将储能模块固定套入到第一连接壳体的仿形容置腔内;
(4)将第一连接壳体上的接头与换热介质传输管路连接,完成防护装置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591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速度管柱双重密封悬挂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机械数控加工的攻丝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