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度管柱双重密封悬挂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35878.9 | 申请日: | 2021-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3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赵彬彬;白晓弘;田伟;王晓荣;杨丹丹;杨旭东;韩强辉;刘丹丹;陈勇;卫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33/04 | 分类号: | E21B33/04;E21B17/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姬晓莹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度 管柱 双重 密封 悬挂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速度管柱双重密封悬挂方法及装置,所述密封悬挂方法包括,S1速度管柱主悬挂及主密封:速度管柱下入井筒预定深度后,通过在悬挂器本体上投放主悬挂卡瓦实现速度管柱的第一重悬挂,并通过旋紧下顶丝来压缩密封胶筒实现主密封;S2速度管柱辅助悬挂及辅助密封:在主悬挂卡瓦上面投放副悬挂卡瓦实现速度管柱的第二重悬挂;将若干道密封圈套设于扶正套上,然后将扶正套插入速度管柱的上端口,扶正套上所套设的密封圈压紧在扶正套外壁与变径法兰内壁之间,及扶正套内壁与速度管柱外壁之间,从而逐步实现扶正套、速度管柱、变径法兰三者之间的辅助密封。本发明通过将主悬挂和辅助悬挂相结合,实现速度管柱长期稳定地双重悬挂与密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田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度管柱双重密封悬挂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气井生产时间的持续,气井产能逐渐降低,低于临界携液流速时井底开始积液,若不及时采取排液措施,可使气井水淹甚至停产。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是基于井筒两相流和最小携液流量理论,在气井原油管中下入小直径的连续油管作为生产管柱,剪断连续油管后通过专用悬挂器使其悬挂在采气井口,该技术能降低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增大井筒中气体流速,从而提高气井携液能力,确保气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积液,从而保证气井的平稳生产。
目前,该技术已在我国年产量最高的长庆油田累计应用1000余口井,每年应用井达数百口,已成为长庆油田三大主体排水采气技术之一。如何使连续油管长期稳定悬挂在采气井口是速度管柱排水采气工艺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在用的悬挂装置与速度管柱之间仅有一道卡瓦悬挂,速度管柱长期在采气井口悬挂的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此外,现用的装置中气井产出的流体直接与悬挂卡瓦接触,易腐蚀卡瓦,从而导致速度管柱悬挂失效。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速度管柱双重密封悬挂装置,将主悬挂和辅助悬挂相结合,从而实现悬挂器与速度管柱之间的双重悬挂。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速度管柱双重密封悬挂方法,该悬挂方法在主密封和辅助密封之间形成了一个隔离腔,避免悬挂卡瓦与硫化氢、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接触,保护悬挂卡瓦不受腐蚀。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速度管柱双重密封悬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速度管柱主悬挂及主密封
速度管柱下入井筒预定深度后,通过在悬挂器本体上投放主悬挂卡瓦实现速度管柱的第一重悬挂,并通过旋紧下顶丝来压缩密封胶筒实现主密封;
S2.速度管柱辅助悬挂及辅助密封
在主悬挂卡瓦上面投放副悬挂卡瓦实现速度管柱的第二重悬挂;将若干道密封圈套设于扶正套上,然后将扶正套插入速度管柱的上端口,扶正套上所套设的密封圈压紧在扶正套外壁与变径法兰内壁之间,及扶正套内壁与速度管柱外壁之间,从而逐步实现扶正套、速度管柱、变径法兰三者之间的辅助密封。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速度管柱主悬挂及主密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井口主控阀上安装悬挂器本体;
S102.将包括操作窗、封井器、注入头在内的井口作业装置依次与悬挂器本体连接;
S103.利用连续油管作业车将速度管柱下入指定深度,转动下顶丝,推动锥形套向下移动,通过锥形套把力传递到密封胶筒,使密封胶筒受压缩变形膨胀后,对速度管柱与井口处的环空进行密封;
S104.完成密封后,打开操作窗投入主悬挂卡瓦,悬挂住速度管柱,然后使用封井器切断速度管柱,并拆除安装于悬挂器本体上的井口作业装置,完成速度管柱的主悬挂和主密封作业。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速度管柱辅助悬挂及辅助密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58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