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5712.7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4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胡培隆;郑菲菲;颜孙赛;欧阳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强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06;B32B27/18;B32B37/15;C08L67/02;C08L67/00;C08K3/36;C08K3/34;C08K3/30;B29C48/21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325802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龙金大道13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蓝光防 紫外线 聚酯 薄膜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蓝光放紫外线聚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复合薄膜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依次层叠的A层、B层和C层聚脂薄膜;其中,所述A层聚酯薄膜和C层聚酯薄膜均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切片30‑50份和开口剂50‑70份;所述B层聚酯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切片70‑80份,紫外线吸收剂10‑15份,防蓝光添加剂10‑15份和蓝光吸收剂5‑10份。本发明中的聚酯薄膜通过在中间层B层添加防蓝光添加剂以及防紫外线添加剂,使薄膜达到防紫外线和防蓝光效果,同时具有防粘和高透光性;此外,本发明在阳光下能够发出蓝光,具有炫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薄膜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长期暴露在蓝光下,容易造成眼睛伤害,特别是引起黄斑部病变。具体的,蓝光能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对其造成光学损害,加速黄斑区细胞的氧化,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白内障,黄斑区退化;另外,蓝光可直达视网膜,造成近视,其还可激发人体内褐色色素,是皮肤产生黄斑、雀斑的重要原因同时,蓝光还能够引发视觉模糊,导致视觉疲劳,使人患有VDT综合征等病症。
此外,紫外辐射对眼睛会产生伤害,诱发皮肤癌变,强烈的紫外辐射能够损伤眼组织,导致结膜炎,损害角膜、晶状体,是白内障的主要诱因。
目前,为降低环境中的蓝光及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具有防蓝光或防紫外线功能的镜片及聚酯薄膜等产品相继出现。而现有技术中,部分防蓝光聚酯薄膜是利用光折射的原理,使薄膜折叠800层以上,在光的折射过程中过滤掉一部分蓝色光波,但以上现有技术只能过滤蓝光,其不能够阻隔紫外线。此外,部分防蓝光薄膜主要是通过在聚酯薄膜表面涂布的方式进行制备,即在聚酯薄膜表面涂上阻隔紫外线和阻隔蓝光的涂层,进而使得聚脂薄膜能够在阻隔蓝光的同时阻隔紫外线。但上述涂布的方式生产成本高,损耗大,且涂布过程中二次污染严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具有防蓝光以及防紫外线功能,且生产成本低、环保的聚酯薄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生产成本低且能够同时防蓝光以及防紫外线的聚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A层、B层和C层聚脂薄膜;
其中,所述A层聚酯薄膜和C层聚酯薄膜均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切片30-50份和开口剂50-70份;
所述B层聚酯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切片50-80份,紫外线吸收剂10-15份,防蓝光添加剂10-15份和蓝光吸收剂5-10份。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中间层B层添加防蓝光添加剂以及防紫外线添加剂,使得聚脂薄膜同时具有防蓝光以及防紫外线的技术效果,并且,本发明在表层A层与C层添加开口剂,使得聚脂薄膜具有防粘以及高透光率的效果。此外,本发明中的产品在阳光下能够发出蓝光,具有炫光效果。
优选的,所述聚酯切片包括PET切片。
有益效果:以PET为原料,经双向拉伸后能够得到聚酯薄膜。
优选的,所述开口剂包括聚酯99.68份-99.72份和防粘添加剂0.28份-0.32份;所述防粘添加剂为二氧化硅、高岭土和硫酸钡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开口剂能够令聚脂薄膜具有防粘性,同时使得薄膜具有高透光率,低雾度,高清晰度,使其能够应用于显示屏贴膜、汽车贴膜等产品的制备。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包括聚酯80-90份,巴斯夫TINUVIN 2343-6份,UVP-3273-6份和巴斯夫TINUVIN15773-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强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强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57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