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渣浆、固废管道的压力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3511.3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7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超;范佃龙;秦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02 | 分类号: | G01L1/02;G01L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倪中翔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压力 检测 装置 | ||
一种渣浆、固废管道的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筒体,该第一筒体上方设有第二筒体;该第一筒体顶部设有第一外沿,该第二筒体中部设有第二外沿;该第二筒体内部设有容置空间,该第二筒体顶部设有通孔;该容置空间内设有活塞杆;该活塞杆包括盘体和杆体,该盘体截面与该容置空间的截面对应,使该盘体能沿着该容置空间的轴线移动;该盘体与该第二筒体之间形成密封腔室,该密封腔室内填充有液体;该第二筒体侧面设有与该密封腔室连通的注液通道,该注液通道外端通过封堵螺母封堵;该杆体穿过该通孔,顶端位于该第二筒体上部;该杆体内部设有液体流道,该液体流道底部与该密封腔室连通,该杆体顶端设有压力传感器,该杆体顶部外周设有限位螺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压力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渣浆、固废管道的压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渣浆、固废及危废等介质的管道输送中,需要在管道多处安装压力检测装置,便于实时获得各处管路的压力情况。根据压力检测值调节和改变管道内的压力,避免出现压力过大导致管道堵塞或压力过小无法快速有效输送的情况。
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方式是被测介质的压力直接作用在传感器的膜片上,当管道中的介质是渣浆的时候,直接用压力传感器检测管道的压力,这种方式很容易堵塞、磨蚀压力传感器。当管道中的介质是固液混合时,又存在固体和液体分层离析,检测数据不准确;有时部分坚硬的固态物料会损伤传感器的膜片。因此,常规的压力传感器不适用于直接检测输送渣浆、固废和危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渣浆、固废管道的压力检测装置,可以避免固态物料与渣浆对压力传感器的破坏、磨蚀和堵塞,使固废和渣浆在管道内的压力得到精确测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渣浆、固废管道的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与管道焊接连通的第一筒体,该第一筒体上方设有第二筒体;
该第一筒体顶部外侧设有环形的第一外沿,该第二筒体底部插入到该第一筒体内部,且该第二筒体中部外侧设有环形的第二外沿;该第二外沿位于该第一外沿上表面,且二者外侧通过若干快速卡箍固定连接;该第二筒体内部设有容置空间,该第二筒体顶部设有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通孔;该容置空间内设有截面呈倒T型的活塞杆;该活塞杆包括底部的盘体和位于该盘体顶部的杆体,该盘体截面与该容置空间的截面对应,使该盘体能沿着该容置空间的轴线移动;该盘体与该第二筒体之间形成密封腔室,该密封腔室内填充有液体;该第二筒体侧面设有与该密封腔室连通的注液通道,该注液通道外端通过封堵螺母封堵;该杆体穿过该通孔,顶端位于该第二筒体上部;该杆体内部设有液体流道,该液体流道底部与该密封腔室连通,该杆体顶端设有压力传感器,该杆体顶部外周设有限位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沿上表面设有环形的第一密封槽,该第一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通孔内壁设有环形的第二密封槽,该第二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盘体外周面设有环形的第三密封槽,该第三密封槽内设有第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流道顶部设有内螺纹,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底部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沿和第二外沿的接触面具有凹凸定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沿和第二外沿的外端设有与所述快速卡箍对应的定位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高度尺寸范围:30-120mm,内腔直径范围:Φ50-Φ220mm,外壁直径范围:Φ70-Φ230mm;所述第一外沿直径范围:Φ80-Φ280mm;所述第二筒体高度范围:60-200mm,内腔行程范围:30-130mm,外壁直径范围:Φ65-Φ235mm;所述第二外沿直径范围:Φ75-Φ285mm。
进一步的,所述盘体的上表面面积与所述盘体的下表面面积比为1:1.1-1.4,所述盘体的直径范围:Φ50-Φ180mm,所述杆体的直径范围:Φ20-Φ70mm,所述杆体的高度范围:60-2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3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