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底盘悬架壳体结构焊缝一次成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2609.7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2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郭兵;王飞;许朝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兵 |
主分类号: | B23K9/02 | 分类号: | B23K9/02;B23K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底盘 悬架 壳体 结构 焊缝 一次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底盘悬架壳体结构焊缝一次成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内外板置于夹具,启动按钮,夹紧夹具,机器人开始施焊,将上部长焊缝和下部短焊缝焊接完成,移至第3条焊缝的圆弧末端采用焊点点固,焊至有效焊缝时,向PLC输出夹具2次打开请求,焊至点固位置时,再向PLC输出焊接许可请求,继续焊至定位机构前的轨迹点时,程序中设置等待夹具2次打开到位的指令,并在T型图中设置计时并与以上指令关联,如果在计时内收到夹具2次打开到位的信号,说明定位机构已复位,则焊接正常直至结束,反之,则焊接中断。本发明对自动化焊接设备无其他要求,操作简单,焊缝一次成型,质量稳定,适用于任意空间受限结构的一次性成型焊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部件自动化焊接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实现底盘悬架壳体结构焊缝一次成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中的底盘悬架,属于整车构造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是传输与承载力学的重要载体,产品结构设计有箱体结构、壳体结构及其他类型,同时在板材连接方式上采用焊点连接和焊缝连接,焊点连接在设计过程中,焊点彼此之间存在间距,空间足,焊钳可达性好,从而在过程开发中焊接容易实现一次成型。然而焊缝连接在焊缝强度设计时,为实现即满足强度要求又经济化的前提,通常采用焊缝搭接设计,尤其表现在底盘悬架的壳体结构焊缝设计,其焊缝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重要特性。
焊缝自身属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关键特性,且在产品设计和焊缝强度过程中,重要承载力学的焊缝属于B类焊缝,按照产品D特性要求,须焊接一次成型,不允许焊缝返修等一系列动作,否则视为不合格产品,造成大量报废的现象。
采用焊缝搭接的接头设计,有时候位于壳体结构工艺孔的正下方部位,外加板材曲面复杂,与定位机构之间形成的空间有限,焊枪可达性较差,一般焊接结束时采用焊枪大角度焊丝长干伸的方法实现焊缝搭接,但对应的焊缝长度不足,焊缝末端位置外观不规则,接头不饱满、出现烧穿等缺陷,造成零件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底盘悬架壳体结构焊缝一次成型的方法,本发明操作简单灵活,效率较高,降低成本并提高焊缝一次成型的质量,尤其适用焊接空间受限结构的焊缝一次性成型焊接。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实现底盘悬架壳体结构焊缝一次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外板和内板,分别呈“L型”结构,且组成三条焊缝,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夹具复位,将外板放置在夹具上,手动将次定位机构推至工作位置,再将内板置于夹具,同时将主定位机构手动推至工作位置进行定位;
b.触动启动按钮,自动夹紧到位,机器人开始焊接;
c.机器人按照定义的顺序和焊接方向,顺序焊接完成壳体上部长焊道和下部短焊道,移至第三条焊道处;
d.机器人起弧之前,对第三条焊道采用焊点点固;
e.设定机器人焊接程序,通过设置“先点固→焊接→夹具2次打开请求→焊接许可请求→条件等待→焊接”的焊接程序,使机器人在焊接第三条焊道过程中按照设定的逻辑,点固后防止焊接过程中受热变形,利用夹具2次打开获得足够的空间,结合条件等待实施第三条焊缝的一次成型,将第三条焊缝和下部短焊缝在熄弧位置实现完美搭接;
f.设定PLC程序的T型图,通过设置“夹具2次打开请求→阀体松开→气缸退回到位/计时器计时→焊接”的控制逻辑,使机器人焊接按照设定的逻辑,利用气缸退回到位的信号,结合计时器控制机器人焊接至定义的轨迹点时是否继续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实现底盘悬架壳体结构焊缝一次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外板装夹完毕后,需手动推动内板的次定位机构至工作位置,再安装内板,然后手动推动主定位机构定位内板,确保“L型”外板及内板的独立定位夹紧,实现其一致性,焊接搭接间隙稳定,触发启动按钮,自动夹紧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兵,未经郭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26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