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无污染的高效有机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31532.1 | 申请日: | 2021-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0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曹兆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领智科技技术(广州)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7/022 | 分类号: | B01D17/0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汤俊明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无污染 高效 有机 吸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无污染的高效有机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吸收剂按重量份包括:天然纤维45‑80份、硅烷偶联剂10‑30份、生物酶催化剂1‑5份、阻燃剂0.5‑10份、溶解介质为7‑20份。所述吸收剂采用天然纤维为主要成分,可生物降解,后处置成本低,符合环保的要求;通过硅烷偶联剂对天然纤维表面改性,从而大大降低其吸水性,提升吸收污染物的能力;通过生物催化酶,可以将污染物从高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低分子有机物或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使其从危险废弃物变为固体废弃物;并且吸收剂可以吸收油气并将其锁住,有效防止产生易燃而造成的次生灾害;本发明适用于水体、土壤、工况和厂区等多种场合,可吸收的物质并不局限于油类污染物,化妆品、润滑剂及颜料等也同样适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无污染的高效有机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运输业蓬勃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了严重的油污污染,海上大规模的漏油和溢油事故频频发生;另外在油田采油过程中也会造成原油泄露,处理不好还会导致土壤受到污染,这给环境、动植物及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目前在处理石油的漏油、溢油事故时,通常采取的吸油材料包括无机矿物材料、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吸油材料、天然有机吸油材料三种。对于无机矿物材料的优点是低价、安全,但它们吸油率低、运输成本高、且在吸油的同时还能吸水、体积大、且不可燃弃;对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吸油材料是依靠原料本身具有的亲油性,来保证它有效的吸油性能,但缺点是不可降解、制备工艺复杂、后处理困难,使得在废弃处置时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向于开发天然有机吸油材料,它可以生物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后处理成本较低,然而天然纤维中含有大量的羟基,是一种强极性的亲水性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吸水性较强,但与疏水性的聚合物相容性差,从而使得吸油率低,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背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无污染的高效有机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可以解决天然吸油材料在吸油的同时也吸水、吸油率低的问题,且该吸收剂后处理简单、可生物降解、对安全无污染;本发明可以100%吸收油类污染物及所产生的油气,避免了油气泄漏产生易燃而造成的次生灾害;此外该吸收剂能够吸收各类油品、润滑剂、燃料和颜料等污染物质,广泛适用于水体、土壤、街道和其他所有表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的: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安全无污染的高效有机吸收剂,所述吸收剂包括以下各组份:按重量份计,天然纤维45-80份、硅烷偶联剂10-30份、生物酶催化剂1-5份、硅烷偶联剂10-30份、阻燃剂0.5-10份、溶解介质为7-20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天然纤维的底材可为稻草、树皮、木材、玉米棒芯、玉米秸秆、木棉、剑麻、羽毛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生物酶催化剂为HRP(辣根过氧化物酶)、SBP(大豆过氧化物酶)、或漆酶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50或KH560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阻燃剂为硫酸铵、硫酸铝、硼酸或硼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溶解介质为热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无污染的高效有机吸收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天然纤维的基材在常温常压下置于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
(2)将粉碎处理后的基材研磨至颗粒,粒径范围在100-300微米,过筛得到天然纤维粉末;
(3)将天然纤维粉末加入到35-50℃的热水中混合,依次加入硅烷偶联剂、阻燃剂、生物酶催化剂,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领智科技技术(广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领智科技技术(广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1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孔径测量装置
- 下一篇:基于机器学习编码的全闪实时定位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