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取滤渣中多余浆液的磨浆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1501.6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3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邹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文生 |
主分类号: | B30B9/20 | 分类号: | B30B9/20;B30B15/00;B02C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219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滤渣中 多余 浆液 磨浆机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磨浆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提取滤渣中多余浆液的磨浆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块,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轮盘。该可提取滤渣中多余浆液的磨浆机装置,通过转轴转动带动第二转杆和转盘在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间摆动;通过第一转杆转动带动转块转动进而拉动皮带和弹簧,使第一轮盘间歇性正反转,从而带动第二轮盘间歇性正反转,使支撑板连接的搅拌机构移动起来,达到快速将废渣中浆液挤出的效果,从而提高自愿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浆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提取滤渣中多余浆液的磨浆机装置。
背景技术
磨浆机是将物料通过砂盘挤压、剪切、搓撕磨碎出浆的装置,广泛应用于食品或工业中某些物料的湿磨中。
现有的磨浆机大都是将物料磨碎后,直接将磨碎的物料废渣倒掉,由于废渣中也含有大量浆液,不对其进行提取会造成资源严重的浪费,现还有一种处理方式,则是重复将这些废渣二次甚至多次重新研磨,由于其本身已经为废渣,二次或多次重磨出浆率不仅低,还会影响正常的磨浆效率,因此对磨浆机废渣的处理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环节,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提取滤渣中多余浆液的磨浆机装置,通过摇摆挤压装置来将废渣中多余的浆液挤出,从而保证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提取滤渣中多余浆液的磨浆机装置,具备快速彻底的提取磨浆机滤渣中多余浆液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磨浆机滤渣中浆液无法提取或提取步骤繁琐导致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快速彻底的提取磨浆机滤渣中多余浆液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提取滤渣中多余浆液的磨浆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块,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轮盘,所述第一轮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轮盘,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导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盘,所述第一锥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盘,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块,所述第三支撑块的轴心处插接有转轴,所述第三支撑块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圆球。
优选的,所述第一轮盘的表面设置有皮带,此皮带的一端与弹簧远离第一支撑块的一端固定相连,皮带的另一端与转块的表面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大小一样,均滑动连接在导轨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轮盘的表面设置有皮带,此皮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的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块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盘与第二锥盘的大小一样,其上半部分的表面均开设有排水槽。
优选的,所述隔板密封连接在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轴心处开设有与圆球大小适配的槽孔,圆球滚动连接在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轴心处。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表面开设有与隔板厚度匹配的开槽。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文生,未经邹文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1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向变电站监测与边缘云协同的预测控制调度方法
- 下一篇:孔径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