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门锁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0687.3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4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7/44 | 分类号: | E05B77/44;E05B85/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卢鸳凤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防护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门锁防护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车门锁防盗性能差的问题。车门锁包括锁体结构、锁舌结构、以及连接锁体结构和锁舌结构实现联动的拉杆,本防护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在车门内板和外板之间的安装支架,所述锁体结构固定在安装支架的上端,所述锁舌结构固定在安装支架的下端,安装支架的上端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能够与车门内板和外板之间的间隙相对的防护件,所述拉杆位于所述防护件的下方,且沿车身上下方向,所述拉杆的投影位于防护件的投影内。本防护结构能够防止盗贼利用钩子之类的工具从间隙从上往下伸入对拉杆进行勾拉使得拉杆拉动锁舌脱扣实现车门的解锁,能够更好的对车门锁的结构进行防护,防盗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门锁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车门锁一般包括锁体结构、锁舌结构、以及连接锁体结构和锁舌结构实现联动的拉杆,锁体结构、锁舌结构和拉杆均设置在车门内板和外板之间,锁体结构安装在车门把手处,锁舌结构用于与车门框处的锁扣配合。通常车门锁死后,通过车门外把手无法打开车门,只有通过车钥匙控制拉杆带动锁舌脱扣才能打开车门。而随着家庭用车的不断增多,车辆存放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传统门锁的基础上,增加具有防盗功能的结构,已成为目前汽车门锁领域的一种趋势。
目前,提高汽车门锁防盗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增加门锁自身强度,优化锁芯结构。如将高强度材料应用于门锁或在锁芯中加入硬铁片;在门锁壳体上设计突起,缩小锁芯片凹口部分与壳体的间隙,阻止异物进入,从而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改锥、电钻等工具暴力开锁。二、对汽车门锁的锁眼进行封堵。如采用与汽车门锁锁眼大小相同的硬铁片或磁性材料堵死门锁锁眼,使钥匙或其它工具无法接触到门锁锁芯,从而避免技术性撬锁和暴力破坏锁芯,进而对车门锁进行保护,起到防盗作用。
上述的方法虽然能够防止暴力撬锁,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但还是无法防止技术性撬锁,即无法防止盗贼从车门的内板和外板之间的间隙伸入攻击车门锁。因为在车门锁是安装在车门内板和外板之间的,盗贼一般会在内板和外板的间隙处加楔形块或者气袋将此间隙撑大,然后再利用钩子之类的工具从间隙伸入对门锁拉杆进行勾拉,使得拉杆拉动锁舌脱扣实现车门的解锁,防盗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门锁防护结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车门锁防盗性能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门锁防护结构,车门锁包括锁体结构、锁舌结构、以及连接锁体结构和锁舌结构实现联动的拉杆,本防护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在车门内板和外板之间的安装支架,所述锁体结构固定在安装支架的上端,所述锁舌结构固定在安装支架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上端设有防护件,所述拉杆位于所述防护件的下方,且沿竖直方向,所述拉杆的投影位于防护件的投影内;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有防护围挡,所述防护围挡具有呈长条状且从锁体结构处延伸至锁舌结构处的防护通道,所述拉杆伸入防护通道内且从防护通道的一端伸至另一端。
本通过在安装支架的上端设置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防护件,而且拉杆整体位于防护件的下方,且拉杆的投影沿车身上下方向的投影位于防护件的投影内,也就是说,沿竖直方向,防护件能够将拉杆完全遮盖,而且,防护件又是与车门内板与外板的间隙相对的,因此,即使盗贼在内板和外板的间隙处加楔形块或者气袋将此间隙撑大,然后再利用钩子之类的工具从间隙从上往下伸入后,其钩子也只能碰到防护件,无法从上往下直接对拉杆进行勾拉。并且拉杆伸入防护通道内从防护通道的一端伸至另一端,防护围挡能够沿竖直方向将拉杆包裹,盗贼利用钩子之类的工具从间隙从上往下伸入后使得其沿侧向也无法靠近拉杆,不能从侧部对拉杆进行勾拉使得拉杆拉动锁舌脱扣实现车门的解锁,能够更好的对车门锁的结构进行全方位的防护,防盗性能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06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