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油动力剂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0474.0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纪娜;丁荣如;黄甜;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鑫纳尔油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188 | 分类号: | C10L1/188;C10L1/19;C10L1/16;C10L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2263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动力 | ||
本发明公开了燃油动力剂,包含有以下几种含量成分:十四烷酸、十六烷酸、棕榈酸甲酯、萘、冰片;以上所述各成分的重量占比百分数为:十四烷酸:75.0~90.0%、十六烷酸:8.0~15.0%、棕榈酸甲酯:0.5~2.0%、萘:2.5~5.0%、冰片:3.0~8.0%、助燃剂:0.5~1.5%、表面活性剂:0.1~0.2%;本发明的燃油动力剂可清碳除污,提高燃油的经济性,并减少车辆的HC、CO、NOx及其他废气的排放,达到了节能减排的功效,此外,由于具备清碳除污和节油减排的功效,从而降低了腐蚀,减少了维修保养费用,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油添加剂领域,具体是燃油动力剂。
背景技术
燃油在发动机内的工作原理:燃油经过滤清器除掉其中杂质,由油泵送至化油器或喷射装置中燃烧做功,将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继而转化为机械能。在燃油燃烧做功过程中,通常根据压力变化的发展特征将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诱导期、明显燃烧期和补燃期。诱导期指从电火花点燃到形成火焰中心的过程,燃烧时间约占全部过程的15%;明显燃烧期指从火焰中心形成到火焰传播至燃烧末端的过程,明显燃烧期对发动机功率和经济性起决定作用的;补燃期指燃油中残余油及不完全产物继诱导期和明显燃烧期之后,从气缸压力下降到燃烧结束阶段。补燃期长,会使发动机经济效益降低。燃油品质的高低对燃油消耗、尾气排放、动力性能至关重要。因为再好的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不完全燃烧的现象并形成积碳,使用动力剂就可以延缓这种现象,让燃料充分燃烧,可以更好地满足燃油的经济性、排放性、动力性,达到环保节能的作用。
然而现有的燃油动力剂(添加剂),其大多为液态制品,保存与运输均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同时包装成本较高,且现有的燃油动力剂,其燃油经济性不甚理想,节油效果均在8%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燃油动力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燃油动力剂,所述燃油动力剂包含有以下几种含量成分:十四烷酸、十六烷酸、棕榈酸甲酯、萘、冰片;以上所述各成分的重量占比百分数为:十四烷酸:75.0~90.0%、十六烷酸:8.0~15.0%、棕榈酸甲酯:0.5~2.0%、萘:2.5~5.0%、冰片:3.0~8.0%、助燃剂:0.5~1.5%、表面活性剂:0.1~0.2%。
十四烷酸,是一种饱和脂肪酸,从椰子油、棕榈仁油所得的混合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的甲酯,真空分馏所得十四酸;
十六烷酸,是一种饱和高级脂肪酸。通过棕榈油及棕榈仁油经皂化后制得(由棕榈油或桕油水解和分离不饱和脂肪酸后经重结晶而得)。添加在燃油添加剂中起到清除积碳作用;
萘是最简单的稠环芳烃,分子式为C10H8,是由2个苯环共用2个相邻碳原子稠合而成,无色,有毒,易升华并有特殊气味的片状晶体,萘与目前无铅汽油的主要成份苯、甲苯及二甲苯都是同样属於一类相当稳定的芳香化合物,在汽油中添加适量的萘可有效提高汽油辛烷值;
冰片的化学成分为2-茨醇,化学式为C10H18O,易燃,闪点为65℃。
制作本发明所述的燃油动力剂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如何选择原料,以及各种原料之间采用何种固定比例搭配效果最好,以及如何通过用量的选择来规避几种原料相互作用影响。目前市面有有众多可用于制作燃油动力剂的原料,即便是同一种原料,与其搭配的原料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本发明所述燃油动力剂,选择十四烷酸、十六烷酸、棕榈酸甲酯、萘、冰片为原料。利用十四烷酸、十六烷酸、萘来提高辛烷值,从而满足现代发动机高压缩比的要求,通过添加棕榈酸甲酯与冰片作为活性剂,可保证燃油与十四烷酸、十六烷酸、萘等的充分然后,有效的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同时避免发动机喷油嘴与缸体内部形成大量积碳。
燃油动力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鑫纳尔油品有限公司,未经南通鑫纳尔油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0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