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自耗电极的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9708.X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6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葛鹏;席锦会;侯鹏;廖强;宋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B23K20/14;B23K2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术娜 |
地址: | 710201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电极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自耗电极的焊接方法,属于电极焊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摩擦对焊的方法焊接真空自耗电极,该方法简单、易行、高效,避免了目前炉内焊接对操作工人操作水平的依赖,避免了被氧化、氮化的焊瘤对铸锭质量的影响。另外,本发明的焊接是固相焊接,不会产生大面积的焊瘤,且焊接时有氩气保护,焊缝不会氧化。目前炉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需要1.5h以上,而本发明采用摩擦对焊的方法,整个过程(包括装料和卸料)只需要约10~30mi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自耗电极的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自耗电弧熔炼金属铸锭时,需要经过多次熔炼,多次熔炼需要多支电极焊接起来,得到更大吨位的电极。现有的焊接方法是采用炉内真空焊接,但是这种焊接方法需将待焊接的电极放入真空自耗电弧炉内,人工调整电极与电极之间轴线对中,电极与坩埚壁的间隙保持一致;调整好位置后,抽真空,由经验丰富的操作手准备对焊。整个焊接过程,由操作人员根据炉内熔池和弧光的变化情况,根据个人经验不断地调节电流、电压、稳弧参数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冷却,炉室放气,出炉,整个焊接过程总耗时1.5~3h。出炉后,清除可容易被清除的焊瘤和飞溅物,并检查焊接质量,符合要求则投入使用。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焊接时对操作工人的操作水平要求高,不同的操作工人焊接质量差异大。炉内焊接浪费的时间很长,耽误生产。焊接后流向四周的金属液体产生了大面积难以清理的焊瘤和飞溅物。由于是熔融焊接,焊接部位会发生一定的氧化、氮化,氧化、氮化的焊瘤及飞溅物很难铲除,在熔炼过程有掉入熔池的风险,造成低密度夹杂,影响电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自耗电极的焊接方法,能够解决目前炉内焊接电极时间长、焊瘤及飞溅物对电极质量会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自耗电极的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支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在氩气保护下进行摩擦对焊;所述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直接连接或通过短棒连接。
优选的,当所述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直接连接时,所述摩擦对焊的方法包括:
将一支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夹持于摩擦焊机的旋转端,将另一支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夹持于摩擦焊机的送进端,使两支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的待焊接端面位于摩擦焊机的氩气保护罩内,并通氩气,进行第一摩擦对焊;重复所述第一摩擦对焊的过程,直至所有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连接完毕。
优选的,所述摩擦对焊前,还包括将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的冒口端车平,将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的锭底端车成球冠状;所述摩擦对焊时,使一支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的冒口端与另一支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的锭底端相对进行摩擦对焊。
优选的,当所述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通过短棒连接时,所述摩擦对焊的方法包括:
将短棒夹持于摩擦焊机的旋转端,将一支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夹持于摩擦焊机的送进端,使所述短棒和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的待焊接端面位于摩擦焊机的氩气保护罩内,进行第一次摩擦对焊,得到第一电极;将所述第一电极夹持于摩擦焊机的旋转端,将另一支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夹持于摩擦焊机的送进端,使得短棒的另一端和另一支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的待焊接端面位于摩擦焊机的氩气保护罩内,进行第二次摩擦对焊,实现两支真空自耗电极的连接,得到第二电极;
将所述第二电极重复所述第一次摩擦对焊的过程和第二次摩擦对焊的过程,直至所有带焊接真空自耗电极连接完毕。
优选的,摩擦对焊前,还包括将短棒的两端车平,将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的冒口端车平,将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的锭底端车成球冠状;通过短棒实现一支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的冒口端与另一支待焊接真空自耗电极的锭底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97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