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水平垂坠的含油废水吸附棒囊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8764.1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0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日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日山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7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含油 废水 吸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水平垂坠的含油废水吸附棒囊,属于含油废水处理技术领域,通过将左浮球与棒状吸附囊之间设置成可油解拆卸式,在初始状态,右浮球与左浮球对棒状吸附囊起到水平浮动作用,棒状吸附囊的下端部沉入水面对水面浮油吸附,当下端部趋近吸附饱和时,高吸油棉芯将油污吸附至油解体处,油解体吸油后被分解,此时,磁吸体与左浮球相脱离,左浮球不再对棒状吸附囊起到浮撑作用,使得棒状吸附囊远离右浮球一端垂直下坠,利用其未被吸附的一端部对水体未及时上浮的油污颗粒进行吸附,促进解决油水分离不彻底问题,当棒状吸附囊另一端部也趋近吸附饱和时,吸油膨胀体吸油膨胀将浮球顶出,浮球上浮,以有效提醒技术人员及时回收并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油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水平垂坠的含油废水吸附棒囊。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含油废水污染已经成为环境问题的焦点。含浮油水来源很多,均为油水分散体系,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植物、土壤、水体的严重影响。含油废水若不进行处理就排入自然水体的话,会对水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
在对含油废水进行去污处理时,废水通入污水池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发生液面的冲击波动,使得很多小浮油颗粒掺杂并沉在污水内,现有技术中一般将污水池中的污水进行一定的静置处理,使得水油分层后再进行油污吸附处理。而在现实处理环境中,由于污水量较大,静置时间会较长,一般难以在油污与水体完全分离后再进行油污处理,部分浮油颗粒难以很快漂浮于污水表面,会存于水体内,若仅仅采用现有技术中常使用的吸附棉对水面浮油进行吸附的话,难以很好去除还掺杂在水体内的浮油颗粒,导致油水分离不彻底。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水平垂坠的含油废水吸附棒囊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水平垂坠的含油废水吸附棒囊,通过将左浮球与棒状吸附囊之间设置成可油解拆卸式,在初始状态,右浮球与左浮球对棒状吸附囊起到水平浮动作用,棒状吸附囊的下端部沉入水面对水面浮油吸附,当下端部趋近吸附饱和时,高吸油棉芯将油污吸附至油解体处,油解体吸油后被分解,此时,磁吸体与左浮球相脱离,左浮球不再对棒状吸附囊起到浮撑作用,使得棒状吸附囊远离右浮球一端垂直下坠,利用其未被吸附的一端部对水体未及时上浮的油污颗粒进行吸附,促进解决油水分离不彻底问题,当棒状吸附囊另一端部也趋近吸附饱和时,吸油膨胀体吸油膨胀将浮球顶出,浮球上浮,以有效提醒技术人员及时回收并更换。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水平垂坠的含油废水吸附棒囊,包括右浮球和左浮球,所述右浮球与左浮球之间设有棒状吸附囊,所述棒状吸附囊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衔接盘,所述棒状吸附囊的内部固定插设有衔接柱,所述衔接柱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浮球、右浮球相连接,所述衔接柱与左浮球相衔接一端固定连接有磁吸体,所述衔接柱的内部填充有高吸油棉芯,所述高吸油棉芯的一端延伸至衔接柱位于磁吸体的一端处,所述衔接柱的外侧壁以及衔接柱位于左浮球的一端侧壁上均开设有与高吸油棉芯位置相对应的渗透孔,所述左浮球靠近磁吸体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衔接腔,所述衔接腔内设有与磁吸体对接设置的油解体,所述磁吸体的外端贯穿衔接腔并与油解体相连接设置,且衔接柱延伸至衔接腔内侧,所述左浮球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定球,所述内定球上连接有牵引索,所述牵引索的外端依次贯穿内凹型负载盘、油解体并与衔接柱相连接,所述棒状吸附囊的上端部内凹嵌设有两个浮球,所述棒状吸附囊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浮球相匹配的内凹槽,两个所述浮球均通过浮绳与内凹槽相连接,所述棒状吸附囊的内部嵌设于浮球相抵设置的吸油膨胀体。
进一步的,所述油解体包括嵌设于内凹型负载盘内侧的附磁油解囊,所述附磁油解囊与磁吸体相匹配设置,所述附磁油解囊的内端与内凹型负载盘的内壁相粘合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日山,未经刘日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87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炭生产粉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的作业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