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黑木耳菌渣栽培紫松茸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028572.0 申请日: 2021-01-11
公开(公告)号: CN112602536A 公开(公告)日: 2021-04-06
发明(设计)人: 杨德鹏;李胜;余青松;张姣娜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省优纤贝农业产业链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8/20 分类号: A01G18/20
代理公司: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2 代理人: 李雪梅
地址: 560800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黑木耳 栽培 紫松茸 培养基 料及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用黑木耳菌渣栽培紫松茸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成分制备而成:黑木耳菌渣16‑76份,谷壳10‑40份,玉米芯9‑39份,麦麸1‑4份,生石灰1‑4份。通过建堆、2次翻堆发酵而成,用此培养基料栽培紫松茸,发菌天数在43‑50天之间,出菇时间在94‑109天之间,亩产在3000‑3500千克之间,比以往产量提高1.5‑1.75倍。本发明极大地减少了黑木耳菌渣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养基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黑木耳菌渣栽培紫松茸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黑木耳又称木耳、光木耳、细木耳、云耳等,在分类上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真菌,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福建、江苏、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长于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新鲜的黑木耳呈胶质片状,半透明,侧生在树木上,耳片直径5~10厘米,有弹性,腹面平滑下凹,边缘略上卷,背面凸起,并有极细的绒毛,呈黑褐色或茶褐色。其干燥后收缩为角质状,硬而脆性,背面暗灰色或灰白色;入水后膨胀,柔软而半透明,表面附有滑润的粘液。黑木耳含蛋白质、脂肪、多糖和钙、磷、铁等元素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还含磷脂、固醇等营养素。木耳营养丰富,被誉为“菌中之冠”。每100克木耳中,水分占93%,另含蛋白质0.5克、碳水化合物7克,能提供104.7千焦的热量。木耳能帮助消化系统将无法消化的异物溶解,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血栓、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还具有防癌作用。木耳散具有治疗溃烂诸疮和雪崩的药理作用。

紫松茸,又名酒红色球盖菇,因盛产于贵州省紫云县海拔1200米的高原深山而闻名,其外形色泽艳丽,肉质细嫩滑口,它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紫松茸药食同源,堪称是色鲜味美,是具有“素中之荤”美称的全价营养食品。

目前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及食用菌生产设备的优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产生了大量含有丰富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及其他营养成分的菌渣,然而,目前对菌渣的利用率还很低,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菌渣中含有的大量的菌丝体,极易造成霉菌及其他害虫的繁殖,造成空气污染。还污染了环境,如何有效的利用菌渣来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黑木耳菌渣栽培紫松茸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减少了黑木耳菌渣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黑木耳菌渣的利用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成本低。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黑木耳菌渣栽培紫松茸的培养基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黑木耳菌渣16-76份,谷壳10-40份,玉米芯9-39份,麦麸1-4份,生石灰1-4份。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黑木耳菌渣16-56份,谷壳10-30份,玉米芯9-29份,麦麸1-3份,生石灰1-3份。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黑木耳菌渣36份,谷壳20份,玉米芯19份,麦麸2份,生石灰2份。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料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无保水膜且无明显霉变和杂菌污染的黑木耳废旧菌包,将其在阳光下暴晒至菌棒含水量小于10%,再将其粉碎至直径小于1cm的菌渣,之后再在太阳下暴晒48 h;

b、将黑木耳菌渣与谷壳、玉米芯、生石灰等培养料按比例混合,堆料让其自然发酵,发酵料堆不宜过大,以宽3-3.5 m,高1.5-2 m为宜,同时每隔0.5-1 m左右扎粗7-10 cm的排热孔排热;

c、大约3-4 d堆内开始升温,冬季气温低时可以适当加盖保温布进行保温,当料堆内温度达到55 ℃以上后,开始计时,保持48 h以上,当料堆内有白色粉末状高温放射菌出现,进行第1次翻堆,然后再新建堆,扎孔洞,当料温再现55 ℃以上时,进行第2次翻堆,重复上述操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优纤贝农业产业链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优纤贝农业产业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85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