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脑机融合的神经信号测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28261.4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9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潘纲;王翰文;祁玉;余航;王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369 | 分类号: | A61B5/369;A61B5/374;A61B5/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王琛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神经 信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机融合的神经信号测谎方法,其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刺激构建快速视觉序列呈现的序列,获得被试的脑信号后,有效预处理和降维,最后用自编码器学习分类和提取有效特征,使得本发明能够有效抵御对抗方法,并且有较好的鲁棒性。本发明将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应用到了测谎领域,并且通过算法有效提取特征和分类数据,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和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脑电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机融合的神经信号测谎方法。
背景技术
说谎是人类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说谎包含了大量的神经活动,很难被准确识别。现有的测谎仪主要是基于对于外周神经系统的测量,包括心脏的、血管的和皮肤电生理的活动。作为一种直接测量中枢神经信号的方法,脑电测谎可以直接测量被试说谎时大脑的反应,基本的脑电测谎使用的是事件相关电位的方法,被试对于不同类型的刺激的脑信号反应是不同;对于可疑的信息,知情的被试就会有特殊的脑电反应,而不知情的被试就不会产生这些反应。
文献[Farwell L A,Donchin E.The Truth Will Out:InterrogativePolygraphy(Lie Detection)With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J].Psychophysiology,1991,28(5):531-547]首次提出使用犯罪场景中物品的名称作为刺激构建测谎范式,该范式被称为GKT范式,其中包含三种类型的不同刺激:可疑刺激、目标刺激和无关刺激;可疑刺激是犯罪现场中的物件的单词,可以引起知情被试的脑信号反应;目标刺激需要被试特定反应,可以使被试集中注意力;无关刺激是可疑刺激的对照,是与犯罪现场不相关的单词;实验得出,在多次重复的情况下,知情被试对于可疑刺激的反应显著大于无关刺激。
尽管GKT范式在普通的测谎环境中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文献[Rosenfeld J P,Soskins M,Bosh G,et al.Simple,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P300-based testsof detection of concealed information[J].Psychophysiology,2004,41(2):205-219]提出了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对抗GKT测谎,通过几种简单的对抗动作让测谎的准确率从92%降低到了42%。
为了解决对抗动作的问题,文献[Howard,Bowman,Abdulmajeed,etal.Breakthroug Percepts-(Sub)liminal Salience Search and EEG DeceptionDetection on the Fringe of Awareness[J].Journal of Vision,2015]提出把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应用到了测谎领域,文献中把被试的姓名与其余不相关的姓名作为刺激的内容,得到了两种信号的显著区别。但是,该文献技术只讨论了以被试的姓名作为刺激,这种刺激是被试固有的特征,对于任务相关的信息,包括犯罪现场相关的图片或词语,是否能有效还存在一定的疑问。
因此一种可靠的能够抵抗对抗动作的,能够用于检测任务相关刺激的测谎方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脑机融合的神经信号测谎方法,其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刺激构建快速视觉序列呈现的序列,获得被试的脑信号后,有效预处理和降维,最后用自编码器学习分类和提取有效特征,使得本发明能够有效抵御对抗方法,并且有较好的鲁棒性。
一种脑机融合的神经信号测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对可疑信息和无关信息组合生成RSVP(rapid serial visualpresentation task,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刺激序列,该序列分为三类即由单个可疑图片、对照图片、目标图片分别与多个随机图片组合形成的图片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82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5G元器件封装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活垃圾环保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