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管余热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5842.2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徐亮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亮红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G1/10;F28G15/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凯卓律师事务所 44678 | 代理人: | 雷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管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管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水管本体,所述水管本体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集热装置,所述集热装置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集热装置内壁固定连接有触发板,所述集热装置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内部开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一端连通有涨缩管道,所述涨缩管道远离储油腔的一端连通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一端连通有收纳腔,所述活塞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靠近收纳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本发明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该一种水管余热利用装置,可收集废水中的热量,并对热量再利用,减小能量损失,可避免集热板堵塞水管本体导致水管水流不畅,自洁能力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管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废弃的能源,余热回收利用是提高经济性、节约燃料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家庭使用的下水管道中流经废弃的热水时,热水中的热量通常无法有效利用,导致热量散失较多,能源浪费较严重。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管余热利用装置,解决了目前家庭使用的下水管道中流经废弃的热水时,热水中的热量通常无法有效利用,导致热量散失较多,能源浪费较严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管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水管本体,所述水管本体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集热装置,所述集热装置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集热装置内壁固定连接有触发板;
所述集热装置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内部开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一端连通有涨缩管道,所述涨缩管道远离储油腔的一端连通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一端连通有收纳腔,所述活塞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靠近收纳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活塞头的一端延伸至收纳腔内部并固定连接有集热板,所述收纳腔内壁顶部设置有清理装置,所述固定盘内部位于集热板两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有导热条,使用时废弃热水经过水管本体顶部进入水管内部,进入水管内部的热水经过触发板吸收热量之后,将热量传递给储油腔内部的涨缩油,涨缩油受热膨胀通过涨缩管道推动活塞头移动,活塞头带动推杆移动,推杆带动集热板移动,集热板从收纳腔中伸出至水管本体内部,并收集水管本体中流经废水的热量,然后将热量通过导热条传递给导热板,在经过导热板传递给加热板即可,可收集废水中的热量,并对热量再利用,减小能量损失。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设置有两组并分别设置在集热装置顶部两侧,所述储油腔设置有多组并均匀分布在固定盘内部,所述活塞腔设置有多组并均匀分布在固定盘内部两侧,所述触发板一侧延伸至储油腔内部,所述触发板远离储油腔的一侧延伸至水管本体内部,所述储油腔内部填充有涨缩油。
优选的,所述固定盘的形状为环形盘状,所述收纳腔远离活塞腔的一端贯穿固定盘和水管本体并延伸至水管本体内部,所述导热条顶部贯穿固定盘并与导热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清理槽,所述清理槽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弹簧,所述弧形弹簧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弧形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理片,当热量收集完毕时,触发板和涨缩油内部温度降低,涨缩油收缩之后通过涨缩管道带动活塞头移动,活塞头通过推杆带动集热板收缩至收纳腔内部,可避免集热板堵塞水管本体导致水管水流不畅,当集热板向收纳腔内部移动时,清理片可将集热板顶部挂留的毛发等丝状杂物推掉,避免杂物留在集热板上影响集热板的集热效率,自洁能力较好。
优选的,所述清理槽开设在收纳腔内壁顶部,所述弧形弹簧佳园里移动装置的一端与收纳腔内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亮红,未经徐亮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58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