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5770.1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3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徐亮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亮红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9/00;F28F9/007 |
代理公司: | 广东凯卓律师事务所 44678 | 代理人: | 雷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额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安装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顶部为弧形凸起结构,所述支撑环的顶部均匀开设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槽的内部安装有防滑装置,所述支撑环的顶部位于防滑槽之间的位置开设有挤压孔,本发明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该余热利用装置装置,达到了提高装置连接处牢固程度的目的,避免供热设备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松动脱落的现象,降低了装置的安全性的问题,提高了余热利用产生的动力,能够将余热转变为幅度较大的机械运动方便使用,提高了余热利用的方便程度,具备较好的警示功能,能够准确的提示装置内部的运行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生产过程中由各种热能转换设备、用能设备、化学反应设备及生产的高温工件产生而未被利用的热能,在纺织印染、电镀加工、化工制药、印刷烘干、煤泥烘干、铸造、电解铝生产等工业领域存在大量需要回收利用的余热,如果通过回收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能量,将极大地减少工业能源损耗,同时余热回收利用是提高经济性、节约燃料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现有的余热利用装置无法很好的固定供热设备,供热设备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松动脱落的现象,降低了装置的安全性,余热利用产生的动力较小,无法进行有效的机械利用,余热的利用效率较低,不具备警示功能,无法准确的提示装置内部的运行情况。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余热利用装置无法很好的固定供热设备,供热设备长时间使用后容易产生松动脱落的现象,降低了装置的安全性的问题,提高了余热利用产生的动力,能够将余热转变为幅度较大的机械运动方便使用,提高了余热利用的方便程度,具备较好的警示功能,能够准确的提示装置内部的运行情况。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额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安装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顶部为弧形凸起结构,所述支撑环的顶部均匀开设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槽的内部安装有防滑装置,所述支撑环的顶部位于防滑槽之间的位置开设有挤压孔,所述安装框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限位环的内壁对称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余热杆,所述余热杆靠近支撑架的一端安装有缓冲装置,所述余热杆的外侧套设有外推球,所述余热杆的顶部开设有推力槽,所述推力槽的内部安装有外推装置,所述外推装置与外推球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壁一侧转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顶部开设有锥形圆槽,所述锥形圆槽的内次底侧均匀安装有防滑凸块,所述余热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余热杆的一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弧形的缓冲板增加了锅炉与余热杆碰撞时的接触面积,降低了余热杆在装置内部碰撞时受到的压强,降低了装置内部碰撞时产生的磨损,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外推装置包括收缩折板,所述推力槽的内部位于收缩折板的下方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一端延伸至推力槽的外部,所述气囊与外推球滑动连接,所述外推球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推板,所述弹性推板与收缩折板滑动连接,多处气囊推动外推球产生的推力叠加产生明显的机械运动,提高了余热利用产生的动力,能够将余热转变为幅度较大的机械运动方便使用,提高了余热利用的方便程度。
优选的,所述余热杆的外侧套设有螺旋拉绳,所述螺旋拉绳的两端均与外推球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余热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环,所述矩形环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空心管。
优选的,所述防滑装置包括偏转刮板,所述偏转刮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刮料头,所述刮料头的底部均匀开设有漏料孔,所述防滑槽的内部填充有防滑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亮红,未经徐亮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57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