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25415.4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5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亮;路爱成;宣善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澳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李博茜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全自动 生化 分析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模块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内壳(3)和外壳(4),内壳(3)处于外壳(4)内部且两者同轴,内壳(3)和外壳(4)之间通过两根环形排列的连接柱(5)固定连接,底座(2)上表面且处于内壳(3)内设置有检测模块(6),内壳(3)内还设置有转盘模块(7),内壳(3)和外壳(4)之间设置有清洗模块(8)和贮藏模块(10),外壳(4)上端面设置有取样模块(9),内壳(3)内壁的上半部开设有导向槽(11),贮藏模块(10)包括贮藏箱(101)和贮藏箱(101)顶部的箱盖(102),贮藏箱(101)位于内壳(3)前侧,贮藏箱(101)内壁和箱盖(102)内壁均粘接有保温垫(103),外壳(4)外壁安装有触摸屏(12),底座(2)内安装有处理器(13);
所述检测模块(6)包括方槽(61)、吸附块一(62)、方柱(63)、圆座(64)、导向环(65)、安装腔(66)、光电检测模块(67)、圆孔(68)、插接槽(69)和吸附块二(610),所述方槽(61)开设在底座(2)上表面的中部,吸附块一(62)粘接在方槽(61)底壁上,方柱(63)固定连接在圆座(64)下表面的中部并插接在方槽(61)内与吸附块一(62)吸附,圆座(64)的侧壁与内壳(3)内壁接触,导向环(6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圆座(64)上表面的在边缘处,且导向环(65)与圆座(64)同轴,导向环(65)的垂直高度渐变呈一周期的起伏,且导向环(65)内且处于其最低的位置开设有安装腔(66),光电检测模块(67)安装在安装腔(66)内,导向环(65)最低处上表面对应光电检测模块(67)检测端的位置开设有圆孔(68),圆座(64)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插接槽(69),吸附块二(610)粘接在插接槽(69)的底壁;
所述转盘模块(7)包括电机壳(72)、插接柱(73)、轴承一(74)、连接管(75)、物料环(76)、副齿轮一(77)、中心轴(78)、轴承二(79)、中心盘(710)、插槽(711)、样品管(712)、副齿轮二(713)、电机一(714)、电机二(715)、主齿轮一(716)、主齿轮二(717)和蓄电池(718),电机壳(72)处于导向环(65)内侧,插接柱(73)固定连接在电机壳(72)下表面的中部并插接在插接槽(69)内与吸附块二(610)吸附,电机壳(72)顶壁孔内通过轴承一(74)活动连接有连接管(75),连接管(7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物料环(76)的下表面,连接管(75)的底端延伸至电机壳(72)的内部并固定套接有副齿轮一(77),连接管(75)内还插接有中心轴(78),中心轴(78)底端固定套接在电机壳(72)底壁圆槽内的轴承二(79)内,中心轴(7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中心盘(710),中心盘(710)上表面呈环形分布的插槽(711)内插接有样品管(712),中心盘(710)侧壁与物料环(76)内壁接触,中心轴(78)上且位于副齿轮一(77)的下侧固定套接有副齿轮二(713),电机一(714)和电机二(715)分别固定安装在电机壳(72)底壁的左右两侧,电机一(714)和电机二(715)的输出端分别固定套接有主齿轮一(716)和主齿轮二(717),且主齿轮一(716)和主齿轮二(717)分别与副齿轮一(77)和副齿轮二(713)啮合,电机壳(72)内还安装有蓄电池(718);
所述物料环(76)上开设有环形排列的试剂管插孔(761),物料环(76)上且位于试剂管插孔(761)的外侧开设有条形孔(762),条形孔(762)靠近试剂管插孔(761)的一侧壁铰接有活动板(763)的一端,活动板(763)上滑动连接有伸缩板(764),伸缩板(764)上远离试剂管插孔(761)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765),安装孔(765)内设置有活动环(766),且活动环(766)外壁两个对称的定位杆(767)分别插接在安装孔(765)内壁对应位置的定位槽(768)内形成可旋转结构,物料环(76)外壁两个导向条(769)分别插接在两个导向槽(11)内;
所述清洗模块(8)包括清洗箱(81)、隔板(82)、水箱(83)、清洗孔(84)、清洗管(85)、排液管(86)、水泵(87)、喷管(88)、热风机(89)、烘干孔(810)和锥形胶管(811),所述清洗箱(81)内通过竖直的隔板(82)分割成两部分,清洗箱(81)位于内壳(3)的后侧,清洗箱(81)内且位于隔板(8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水箱(83),清洗箱(81)顶壁且位于隔板(82)左侧开设有前后分布的两个清洗孔(84),清洗箱(81)内顶壁对应清洗孔(84)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清洗管(85)的顶端,清洗管(85)的底端通过排液管(86)与设置在清洗箱(81)底壁的废水箱(812)连通,废水箱(812)侧壁上安装的水泵(87)进水端与水箱(83)连通,水泵(87)出水端固定连通有两个喷管(88)的进水端,两个喷管(88)的出水端分别固定连通在两个清洗管(85)的中部,清洗箱(81)内且位于隔板(8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热风机(89),清洗箱(81)顶壁且位于隔板(82)右侧开设有前后分布的两个烘干孔(810),烘干孔(810)开口处粘接有锥形胶管(811),所述锥形胶管(811)呈锥形且其尖端指向清洗箱(81)内;
所述取样模块(9)包括盖环(91)、轴承三(92)、取样环(93)、电机三(94)、主齿轮三(95)、齿环(96)、取样板(97)、直线导轨(98)和取样机构(99),所述盖环(91)卡接在外壳(4)顶端,所述盖环(91)内壁通过轴承三(92)活动连接有取样环(93),盖环(91)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机三(94),电机三(94)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主齿轮三(95),取样环(93)下表面的边缘固定连接有齿环(96)并与主齿轮三(95)啮合,取样环(93)内壁固定连接有取样板(97),取样板(97)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直线导轨(98),直线导轨(98)上滑块固定安装有两个取样机构(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澳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澳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541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药物研发知识库构建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荧光定量的指标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