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板材件的成型定位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4830.8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5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剑华;赵国文;郑荣平;王庆远;刘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达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B21D4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周子轶 |
地址: | 21531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板材 成型 定位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板材件的成型定位方法,用于对待拉伸板材件进行成型,其中待拉伸板材件包括三个预成型水平部和两个预成型竖直部;其中成型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第一仿形支撑单元能够沿第一方向朝向待拉伸的板材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仿形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面与外侧预成型水平部抵接;所述第一支撑面能够推动外侧预成型水平部沿第一方向越过内侧预成型水平部后与所述第二仿形支撑单元抵接;所述第二仿形面能够在拉伸工序过程中沿第一方向对外侧预成型水平部的金属流动进行导向。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优点:采用仿形单元的设置,在抬高受力面的基础上,对板材件外侧所需面同时限定金属流动方向,能够有效避免开裂和起皱现象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成型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板材件的成型定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模具拉伸成型方式是目前产品成型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产品表面的非平整性,在成型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开裂和表面起皱等现象的产生。例如呈“几”字形的产品,运用现有技术的拉伸成型,产品位于模具内侧的侧壁由于金属流动性被限,如果不合理地选取受力面则会造成产品内侧壁开裂;但是又由于产品位于模具外侧的侧壁金属流动性不被限制,会导致外侧所需表面出现起皱的现象。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板材件的成型定位方法及装置,采用仿形单元的设置,在抬高受力面的基础上,对板材件外侧所需面同时限定金属流动方向,能够有效避免开裂和起皱现象的产生。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板材件的成型定位方法,所述板材件包括三个水平部和两个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和竖直部依次首尾连接,该方法用于对待拉伸板材件进行成型,其中待拉伸板材件包括三个预成型水平部和两个预成型竖直部,三个所述预成型水平部与所述水平部对应设置,两个所述预成型竖直部与所述竖直部对应设置;
其中成型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拉伸的板材件放置于第一仿形支撑单元和第二仿形支撑单元之间,所述第二仿形支撑单元用于支撑待拉伸的板材件;
所述第一仿形支撑单元能够沿第一方向朝向待拉伸的板材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仿形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面与待拉伸的板材件的外侧预成型水平部抵接;
所述第一支撑面能够在所述第一仿形支撑单元的作用下推动待拉伸的板材件的外侧预成型水平部沿第一方向越过内侧预成型水平部后与所述第二仿形支撑单元抵接,以完成拉伸工序;
其中,所述第一仿形支撑单元的第二仿形面能够在拉伸工序过程中沿第一方向对外侧预成型水平部的金属流动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在拉伸工序前,所述第二仿形支撑单元能够与中间的所述预成型水平部、内侧的预成型竖直部以及内侧的预成型水平部分别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仿形面在拉伸工序中与外侧预成型水平部的外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变。
本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板材件的成型定位装置,所述板材件包括三个水平部和两个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和竖直部依次首尾连接,该装置包括能够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板材件运动的第一仿形支撑单元和第二仿形支撑单元,所述第一仿形支撑单元和第二仿形支撑单元位于所述板材件相对两侧且均能够与所述板材件抵接;
所述第一仿形支撑单元具有与外侧所述水平部对应设置的第一仿形面、位于外侧所述水平部的外端的第二仿形面;
所述第二仿形支撑单元能够对所述板材件进行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达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达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48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