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钽支撑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4700.4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4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许奎雪;任宏志;史文超;史春宝;王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A61F2/30;A61F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56 | 代理人: | 张攀 |
地址: | 101112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钽支撑物,包括支撑物主体,所述支撑物主体为不规则形,且所述支撑物主体为多层结构,所述支撑物主体的孔隙为不规则性。本发明的骨小梁结构实在带毛刺的小梁基础上,横向、竖向方向上增加了孔隙,在保证小梁强度的基础上,既保留原有优势,提高成骨细胞的粘附、增值、分化能力,利于骨长入,摩擦力大,利于初期稳定性;互联互通性更高,使营养等物质可以运输的更加流畅,增加了代谢的场所面积,使骨长入进度更加迅速,骨长入效果更加牢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钽支撑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孔钽支撑棒结构存在孔径和丝径比较单一,使用钽棒对骨股骨头坏死部位或者骨缺损部位进行填充,无法放置小碎骨于假体中,以致不能满足骨组织更好的长入和细胞的增殖。骨小梁丝径、孔径单一,不利于满足骨长入和软组织更好的长入和细胞的增殖,不能消除应力遮挡现象等问题;3D打印垫块属于微孔结构,孔径较小,术中不能植骨,骨长入效果相对较差;垫块假体相对较重;弹性模量高,术后易出现应力遮挡现象。
因此,当下急需一种高稳定性、骨长入效果好的钽支撑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钽支撑物,包括支撑物主体,所述支撑物主体为不规则形,且所述支撑物主体为多层结构,所述支撑物主体的孔隙为不规则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物主体的各层孔径、骨小梁直径及孔隙率均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物主体的每层中的各骨小梁之间均为无断丝的连接结构,优选的外部骨小梁直径径为1mm-2m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物主体最外层孔径为5mm-10m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主体最外层的骨小梁表面设有凹凸不平的毛刺结构,优选的所述毛刺结构的形状及排列方式可调整,从而增加整体结构的粗糙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主体最外层的骨小梁设置有一个以上联通孔,优选的连通孔个数为1-3个,且连通孔直径优选0.2mm-0.3mm。
进一步的,连通孔间通过斜孔相互连接,联通孔与骨小梁外部也通过斜孔联通,斜孔直径优选0.1mm-0.2mm;优选的斜孔在丝径上不均匀排布,且分布于丝径截面的不同角度;通孔与斜孔用途在于通过虹吸效应,将营养成分输送到骨生产需要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物主体内部各层的骨小梁直径为0.3-0.8mm,孔径5mm-10mm,大孔利于将骨植入支撑物内部,并且提供一定的支撑;
所述支撑物主体采用3D打印制造,且材料为钽或钛。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中3D打印支撑物主体是根据患者的骨缺损部位定制的,可以使支撑物的形状和尺寸与患者的骨缺损匹配一致。
2、本技术中3D打印支撑物主体的多孔结构是不均匀的,更有利于不同的骨组织和细胞组织的长入,同时增加摩擦力,实现初期稳定性;
3、3D打印支撑物主体可以使碎骨更好的植入到支撑物的结构中,使骨组织和细胞组织与内部的碎骨实现良好的多方位的结合生长。
4、3D打印支撑物主体与传统的骨小梁结构不同。传统骨小梁分为均匀、非均匀(带毛刺)骨小梁,起到利于骨长入及初期稳定的作用。而本发明的骨小梁结构实在带毛刺的小梁基础上,横向、竖向方向上增加了孔隙,在保证小梁强度的基础上,既保留原有优势,提高成骨细胞的粘附、增值、分化能力,利于骨长入,摩擦力大,利于初期稳定性;互联互通性更高,使营养等物质可以运输的更加流畅,增加了代谢的场所面积,使骨长入进度更加迅速,骨长入效果更加牢靠。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钽支撑物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钽支撑物骨小梁结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47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