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导纳控制驱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4657.1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7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朱赤;钟宁;邓岳;陈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导纳 控制 驱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导纳控制驱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安置助行机器人驱动装置,机器人的移动通过电机驱动;助行机器人后端的把手部分安装有六轴力传感器;六轴力传感器检测三维空间坐标系中x,y,z三个方向的力Fx,Fy,Mz,及力矩Mx,My,Mz,据此识别使用者运动目的;助行机器人驱动装置根据使用者运动目的,控制电机驱动机器人按使用者的运动意图移动;由机械导纳控制助行机器人驱动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助行机器人移动的速度由使用者施加的力来控制,满足机器人助行、助力等多种控制模式的不同控制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机械导纳控制的驱动装置的方法,属于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机器人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助行机器人作为服务机器人中的一类,将致力于依靠科技手段,使机器人自动装置协助老人精确完成康复训练计划,为更多老年人提供智能供助行服务,辅助下肢障碍的老龄人实现日常的助力行走。
现有助行机器人需要通过老人主动的操作以实现助力行走,即老人主动式代步。而半失能老人,四肢弱化现象严重的老人无法自发主动引导助行机器人的移动。人机交互效果有待优化。这就要求机器人在人机交互的设计上要充分融合老人传递的信息,从而感知到老人的运动意图,提高人机协同性,提高助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基于六轴力传感器帮助机器人识别使用者运动目的。
一种机械导纳控制驱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安置助行机器人驱动装置,机器人的移动通过电机驱动;
S2助行机器人后端的把手部分安装有六轴力传感器;
S3六轴力传感器检测三维空间坐标系中x,y,z三个方向的力Fx,Fy,Mz,及力矩Mx,My,Mz,据此识别使用者运动目的;
S4助行机器人驱动装置根据使用者运动目的,控制电机驱动机器人按使用者的运动意图移动。
在助行机器人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只需很小的力就可以推动机器人,机器人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电机。机器人的把手部分安装六轴力传感器,在使用者推机器人时,六轴力传感器帮助机器人识别使用者的运动目的。基于力导纳控制方法,采用六轴力传感器检测推机器人力的大小和方向。六轴力传感器能检测空间任意三维坐标系中x,y,z三个方向的力Fx,Fy,Mz,及检测x,y,z三个方向的力矩Mx,My,Mz。x-y为水平面上的坐标系,使用者站在机器人把手后,使用者身体与x轴平行。使用者推机器人时,人沿y轴方向施加力;横向移动时,施加力的方向是沿x轴。
使用者步行中的运动状态是前进、转弯,故对六轴力传感器的影响是x,y方向的力Fx、Fy和绕z轴方向的扭矩Mz,六轴力传感器的控制程序中只处理这三个接口输出的模拟量。使用滤波函数滤除噪音干扰,根据Fx、Fy、Mz这三个量的大小,通过机械导纳方程,确定助行机器人的x,y方向和转弯的方向目标速度。然后通过助行机器人的逆运动学,计算每个驱动轮的目标速度,再控制每个轮子的速度,从而达到根据使用者所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控制助行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实现对使用者助行助力的目的。
根据使用者运动目的,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驱动助行机器人按使用者的运动意图移动,实现助力行走的用途。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由机械导纳控制助行机器人驱动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助行机器人移动的速度由使用者施加的力来控制,满足机器人助行、助力等多种控制模式的不同控制需求。
附图说明
图1六轴力传感器力与扭矩示意图
图2使用者运动目的识别驱动机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应用于助行机器人驱动装置,但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46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包FRP对纵筋侧向支撑刚度的计算方法
- 下一篇:一种颗粒惯容阻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