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燃料单组件运输容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23456.X | 申请日: | 2021-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5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沈勇坚;邵长磊;周岩;李传毅;沈光耀;贺小明;张振雨;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21F5/08 | 分类号: | G21F5/08;G21F5/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刘宁 |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组件 运输 容器 | ||
本发明涉及核电新燃料组件容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单根AP/CAP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包括:整体呈六角形的、可开合的外壳;具有支撑力的柔性壳体,覆设于外壳的内壁上;圆形的、可开合的内壳,其位于所述柔性壳体内;临界安全装置,其包括依次固定于所述内壳内壁上的慢化剂体、中子吸收材料层、组件支架框;位于下部内壳的组件支架框的内壁上还覆设有软木橡胶垫。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设置快开结构操作便捷;减震性能好;外壳整体六角形结构,合盖时施加垂直作用力,合盖简便有效;圆形内壳承压性能好;中子吸收材料和慢化剂使单内壳即可满足临界安全需求;“钢‑泡沫‑钢”的夹心结构设计能有效满足减震吸能隔热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新燃料组件容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单根AP/CAP新 燃料组件运输容器。
背景技术
新燃料运输容器主要用于将新燃料组件由核燃料厂运输至核电厂。由于新 燃料组件属于一类放射性物品,因此在运输正常工况和运输事故工况条件下容 器应能保证包容系统完整性并能保证燃料组件的临界安全,确保安全性。
进一步的,上述型号的运输容器存在零部件制造难度高、减震效果欠佳、 上下外壳铰链螺栓拆卸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制造简便、操 作便捷的,可运输一根AP/CAP系列新燃料组件的运输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新燃料单组件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体呈六角形的、可开合的外壳,其包括上部外壳、下部外壳;上部外壳 的后侧壁与下部外壳的后侧壁铰接;上部外壳的前外侧壁与下部外壳的前外侧 壁采用快开装置连接;
具有支撑力的柔性壳体,其覆设于外壳的内壁上,其包括上下拼合的上柔 性壳体、下柔性壳体;下柔性壳体前、后侧的内壁靠近拼合面的下方处沿长度 方向设有若干橡胶螺栓座;
圆筒形、可开合的内壳,其位于所述柔性壳体内,包括上部内壳、下部内 壳;上部内壳的后侧壁与下部内壳的后侧壁之间为铰接;上部内壳的前外侧壁 与下部内壳的前外侧壁之间采用插销快开装置连接;且所述上部内壳沿长度方 向设为若干段;所述下部内壳的前外侧壁上对应橡胶螺栓座处设有螺栓连接板; 所述螺栓连接板与橡胶螺栓座之间采用连接螺栓连接;
临界安全装置,其包括依次固定于所述内壳内壁上的慢化剂体、中子吸收 材料层、组件支架框;组件支架框内壁的截面形状为待运输燃料组件的截面形 状;且位于上部内壳上的组件支架框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起压紧作用的组件压板; 位于下部内壳上的组件支架框的内壁上还覆设有软木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快开装置包括设在与上部外壳前侧壁相邻的斜面上的若干 设有螺栓孔的螺栓座;固定在下部外壳前侧壁上、与螺栓座一一对应、且设有 螺栓孔的搭扣板;依次穿过搭扣板与螺栓座上的螺栓孔进行栓接的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插销快开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每段上部内壳前侧壁上近左 右两端处的卡块、设在下部内壳前侧壁上的两个卡凸,闭合时,两个卡凸的相 向面分别对应抵接在左端处卡块的左侧面、右端处卡块的右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两端的端头封面分别设在上部外壳与下部外壳的相对 端;
上部外壳的一端所设的端头封面的下半部设为圆弧面,下部外壳相应端的 上边缘设为与之契合的圆弧形凹槽;
下部外壳的另一端所设端头封面的上半部设为与上部外壳的内壁轮廓一致 的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的两端面分别采用一体式设在下部内壳两端的法兰盘, 其中一个法兰盘的内壁设有顶紧待运输燃料组件用的顶杆。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壳体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3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