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边坡上建筑工程的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2811.1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9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江泳;陈良玉;奚志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5/34;E02D17/20;E02D5/7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周彩钧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边坡上 建筑工程 桩基础 结构 及其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边坡上建筑工程的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工艺,所述桩基础结构包括边坡(1),所述边坡(1)包括坡顶(11)和坡底(12),所述坡顶(11)和坡底(12)之间形成边坡线(13),所述坡顶(11)向下设置有桩体(2),所述边坡(1)内部存在一潜在破裂面(14),所述潜在破裂面(14)将桩体(2)分隔成上段桩体(21)和下段桩体(22),所述上段桩体(21)外围设置有隔离材料(3)。本发明一种高边坡上建筑工程的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它能够解决位于高边坡上建筑物的桩基础与支护结构相互影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边坡上建筑工程的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地地区的民用建筑工程,由于地形高差的限制,常常利用地形条件,依山而建,形成山地高边坡上的筑台式建筑、掉层建筑、吊脚建筑。
通常这类高边坡上的民用建筑工程利用桩基础将荷载直接传至边坡潜在破裂面以下足够深度的稳定岩土层内;边坡则常以预应力锚索、格构的方式进行支护。
上述常规做法存在两点问题:
(1)桩基础与边坡支护结构互不独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上部建筑在地震、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水平力会在桩基础一定深度范围内向桩周岩土及边坡支护结构传递,影响边坡稳定性;而边坡潜在破裂面上段的坡体,如产生滑动,则对民用建筑工程的桩基础产生附加的剪切力;
(2)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对方产生的影响,支护结构须增加锚索数量及直径;建筑桩基础则须增大桩径及配筋率,建造成本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高边坡上建筑工程的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它能够解决位于高边坡上建筑物的桩基础与支护结构相互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边坡上建筑工程的桩基础结构,它包括边坡,所述边坡包括坡顶和坡底,所述坡顶和坡底之间形成边坡线,所述坡顶向下设置有桩体,所述边坡内部存在一潜在破裂面,所述潜在破裂面将桩体分隔成上段桩体和下段桩体,所述上段桩体外围设置有隔离材料。
可选的,所述桩体包括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呈环形布置的多个桩基纵筋,多个桩基纵筋外侧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个环形的箍筋,多个箍筋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钢筋,所述隔离材料通过镀锌钢丝绑扎于多个固定钢筋上。
可选的,所述钢筋笼还包括多个横向加强筋和多个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连接设置于左右相对布置的两个桩基纵筋之间,所述纵向加强筋连接设置于前后相对布置的两个桩基纵筋之间。
可选的,所述隔离材料采用苯板或橡塑板。
可选的,所述边坡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边坡支护格钩,所述边坡支护格钩向边坡内部设置有边坡支护预应力锚索。
一种高边坡上建筑工程的桩基础结构的施工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桩基础放线定位,摆放人工水磨钻机架,按成孔直径在边坡坡顶向下进行人工水磨钻成孔,成孔长度穿过潜在破裂面以下嵌入稳定岩土层;
步骤二:按设计规格绑扎钢筋笼,焊接固定钢筋;
步骤三:人工水磨钻成孔至设计桩底标高后清底,进行验孔;
步骤四:起吊钢筋笼至孔口上方,用镀锌钢丝将第一节隔离材料绑扎在固定钢筋上,钢筋笼放入孔内,再用镀锌钢丝将第二节隔离材料绑扎在固定钢筋上,钢筋笼继续放入孔内,如此重复作业,直至钢筋笼全部放入孔内;
步骤五:浇筑混凝土。
可选的,步骤一中成孔嵌入稳定岩土层深度≥2.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2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