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2634.7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8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宋继越;艾飞;宋德伟;龚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G02F1/1343;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刘泳麟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阵列 显示 面板 以及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感光元件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感光元件层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感光元件;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层上,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正投影与每个所述感光元件在所述阵列基板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通过将衬底基板、感光元件层以及黑色矩阵层三层采用叠层设计,以提高阵列基板的指纹识别功能的集成度,同时降低光学噪声干扰,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中显示区的占比不断扩大。将指纹识别区集成到显示面板内,成为了提高屏占比,实现全面屏的一个趋势。
指纹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小尺寸的面板中,其中主要有电容式、超声波式和光学式等几种方式。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案为电容式指纹识别,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硅晶元与导电的皮下电解液形成电场,指纹谷脊之间的高低不同导致二者之间的压差不同,从而实现准确的指纹测定。但是,对于电容式指纹识别,当手指潮湿的时候,其检测效果会显著变差。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相较电容式指纹识别具有高穿透能力、更稳定和更精确等优点,但是其成本相对较高。
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当光照射到手指上,被手指反射到感光的指纹传感器(sensor)上,由于指纹谷和脊对光的反射不同,指纹传感器所接收到谷和脊的反射光强不同,然后再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从而进行指纹识别。光学指纹识别技术稳定性较好,穿透能力强,造价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目前搭载光学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机或者平板均为自发光的OLED屏幕。对于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屏幕的手机,由于受到背光,开口率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增加了在液晶屏幕内部集成光学指纹识别功能的难度,使得指纹识别的准确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液晶显示面板指纹识别集成难度高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包括显示区和指纹识别区;
感光元件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感光元件层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感光元件;
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层上,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每个所述感光元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为黑色矩阵层,所述黑色矩阵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黑色矩阵,每个所述黑色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每个所述感光元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黑色矩阵层的厚度范围为0.3微米-1微米。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触控走线和阴极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中同层间隔设置,所述阴极为所述感光元件的阴极。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上,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触控电极,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
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黑色矩阵上,像素电极和阳极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中同层间隔设置,所述阳极为所述感光元件的阳极。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感光元件层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
第一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过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26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